有人戏言:人这一辈子都离不开一个哭字,呱呱坠地时,自己哭别人笑;离开人世时,别人哭,自己不知道。
哭字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哭”字是由喪简化而来。喪从(四个口,表示众口),从桑,表示众口喧哭在桑树下。古时候,丧事用桑枝作为标志,今天丧事时所用的纸幡便是遗制。因此,民间便有“宅后不种柳,宅前不种桑”的说法,因为桑与丧同音。后来,演绎成哭,从犬,让人费解。我翻看了许慎《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也没搞清楚哭字与狗的关系。
哭是一个人极喜极悲的情绪表现,或者是一种无法言说,只能用流泪抽泣哽咽来表达的情感。现代作家余华有过一些不寻常的经历,他的家对着医院的太平间,常常可以听到那些失去亲人的人的悲痛之声。他说:“我觉得哭泣者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言传的亲切,是那种疼痛无比的亲切。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为动人的歌谣” 。
形容哭的成语很多,如眼泪汪汪、热泪盈眶、潸然泪下、泪流满面、饮恨吞声、向隅独泣、抽抽搭搭、哭哭啼啼、歔欷不已、以泪洗面、痛哭流涕、嚎啕大哭、声泪俱下、泪如雨下、泪如泉涌、老泪纵横、失声痛哭、嚎天喊地、啼天哭地、泣不可仰、涕泗交颐、哽噎难鸣、捶胸顿足、椎心泣血、一恸欲绝、梨花带雨,等等,不一而足。这几天翻看古诗词,对诗词中提到哭的颇注意。诗人作为最敏感的人群,见风动情,见花落泪,感情四溢。不同的诗人因个性不同,对哭的表述不一,哭得不一样,但都见真性情、真品质,不虚伪,读后令人感叹。兹摘录几句名诗如下:
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杜甫一辈子忧国忧民,幻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胸襟博大,但晚景凄凉,壮志不酬,“少陵野老吞声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穷困潦倒的老诗人忍气吞声不敢悲的形象;
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怀才不遇,《登幽州台歌》短短几句,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的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古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李白: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李白狂放不羁,豪气干云,他的哭有别于杜甫的忍气吞声,不同于陈子昂的独自悲伤,与他们的克制相比,李白是剖心而出,动天地、泣鬼神。
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情相悦,无奈别离,执手为别,无语凝噎,令人神伤。
陆游: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千古流传,一曲《钗头凤》,写尽了天下有情人不成眷属的悲哀。唐婉看到《钗头凤》后,抑郁而亡。
快下班了,就此打住,以后再续。
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了,连陈寅恪、钱钟书等博学之人都常常有“废书而叹”的感觉,我等浅薄,望堂宇而未入,好好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