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杨氏之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17:21:58

从他的应答中,大家能感受到什么特点呢?没错,“机智” ,从哪可以看出来呢?应该是“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机敏。是的,对方声音刚落,就能脱口而出。孔君平的表达并不直白,杨氏之子却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足见理解能力之强,回答时也具有针对性。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见招拆招,巧妙运用和孔君平相同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技巧,也同样在形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孔雀,于是借孔雀之名也开了个玩笑,回之以幽默。另外,杨氏之子面对的是客人,也是父亲的朋友,即使贵客也是长辈,怎样回答,才能既不冒犯有理有节,也不落下风呢?他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语气委婉,语言得体。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杨氏之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5)

首先他没有正面回答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其次,也没有生硬地直接反驳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避免了顶嘴之嫌。这样就既有礼貌,又巧妙的把问题的答案抛给了对方,委婉的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果” 这个意思。大家想一想,孔君平是不是只有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之前所说的此是君家果才能立得住脚啊,这就是传说中聪慧过人的杨氏之子。他能领会并巧妙运用和大人一样的思维模式表达技巧,并且语言委婉得体,不失幽默。话语虽少,字字精妙,让人回味无穷。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忍不住想双手抱拳行礼作揖礼,佩服佩服。身为当事人的孔君平想必也赏识有加吧。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杨氏之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6)

同学们这不正是语言的魅力吗?说完正面示范,我们再来看个反面教材吧。古时有个性格急躁的王员外,他有一次宴请四个客人,可过了约定时间,客人只到了三个,另一个迟迟不露面。王员外焦急地说了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 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于是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客人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连忙喊了声,“我又没说你。” 最后一位客人也呆不下去了:“说了半天,却是指我。”于是拔腿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立在那。唉,可怜的王员外不经意得罪了三个客人,大家能找出他的问题吗?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杨氏之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7)

通过杨氏之子这个简短的故事,从只言片语的对话中,大家是否能体会到语言的趣味呢?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与人交流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意思,如果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杨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杨氏之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