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原文解释,战国策全书33篇全文注释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20:55:58

近日研读《战国策》,以三全本《战国策》(【西汉】刘向 集录,中华书局,2012年6月)为主,辅助参考对比了七个注释版本:

战国策的原文解释,战国策全书33篇全文注释及翻译(1)

【西汉】刘向 集录,张清常 王延栋 注《战国策笺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西汉】刘向 集录,范祥雍 笺证、范邦瑾 协校:《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西汉】刘向 集录,诸祖耿 注《战国策集注汇考(增补本)》,凤凰出版社,2008年。

【西汉】刘向 集录,【南宋】姚宏、鲍彪 等注:《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西汉】刘向 集录,何建章 注:《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2019年6月。

【西汉】刘向 集录,【清】顾广圻 校勘:《战国策》,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

【西汉】刘向 集录,【明】汤宾尹 精选、【明】朱之蕃 详注、【明】龚三益 摘评:《战国策孤白》,崇文书局,2022年。

将这八个版本注释精选对比后,摘选里面注释,对有冲突的注释部分特别标明。每周更一至两次(比较费时间,没法做到日更)。一作分享所用,亦可作为笔记存档,温故而知新。(人名、国名、地名都会作下划线提示,头条没有下滑波浪线的选项,书名还是以书名号标注。)部分段落很长,做了分段。


东周策

一、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兴师临【1】而求九鼎【2】,周君【3】患之,以告严率【4】。严律曰:“大王误忧虑,臣请东借救与。”

严率,谓齐王【5】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6】计:与,不若归之大国。夫【7】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8】。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9】将以救,而兵罢。”

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10】之。”

颜率,谓齐王曰:“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11】而致之?”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12】。”颜率曰:“不可。夫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13】之下,少海【14】之上,其日久矣。鼎入,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对曰:“不可。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15】之中,其日久矣。若入,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颜率曰:“弊邑【16】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17】耳,可怀挟提挈【18】以至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19】,漓然【20】止于者。昔之伐,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21】,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22】,器械被具【23】,所以备者称此【24】。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25】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26】。”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1】:《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六引“临”作“于”。

【2】:赵与旹(shí)《宾退录》卷五:“东周策首章书秦临周求鼎事,鼎实在西不在东也。岂周王在东,古东周君犹能挟天子以制命欤?不然则错简也。”

《左传》春秋桓公(鲁桓公)二年,臧哀伯曰:“武王,迁九鼎于洛邑”。

《史记·周本纪》:“成王使召公(shào)(官名)复营洛邑......卒营筑居九鼎焉”。

这段关于九鼎的注释,说明九鼎在周天子居住的西周王城内,此篇又是东周篇,所以有错误。关于文内周君的身份,争议颇多。加上此文多为杜撰,不作深究。

【3】:姚宏:“周显王,《春秋后语》”。

吕祖谦《大事记》据之,列于显王三十三年。曰:“注据《春秋后语》:‘周显王齐宣王也’”。

苏辙《古史》卷五则系与王赧(周赧王)

周君和齐王身份有争议,没法判断谁对谁错,不做深究。

【4】:姚宏:“,名也,当如字。或云力出切。《后语》注”。

鲍彪:“严率,周人”。

王俭《谱》云:‘颜出自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焉’”。

真卿《尚书谱》云:“未知俭何所凭,故当依圈、葛二家及旧谱为定”。

大概说明这个严可能是他的氏,先祖被分封在颜邑,所以用严作为氏。颜真卿的观点是无从考据他这说法来源,不宜采纳。

【5】:姚宏:“齐宣王,《春秋后语》”。

鲍彪:“齐王”是“闵王”

周君和齐王身份有争议,没法判断谁对谁错,不做深究。

【6】:画(畫)原作尽(盡)。

姚宏:“,一作‘画’(畫),作‘尽’(盡)”。

鲍彪:“画,画其心思,计,犹谋”

金正炜:“《左传》(鲁哀公)二十六年传:‘(鲁哀公)请六子画’。杜注:画,计谋”。

于鬯:“按后策云‘为公画阴计’。则‘画’、‘计’二字连读亦通”。

繁体字的画和尽相似,按照原文意思应该是“画”(畫)而非原本的“尽”(盡)。

【7】:读音:fú,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进行判断(《古代汉语词典》)。

【8】:实(實)原作宝(寶)。

彭翔生:“按次与上句‘美名’对举成文,自以‘实’字为是。据鲍本作‘宝’,知旧本皆然,而姚氏重校殆据晁(以道)本所改。”

《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与秦惠王前》:“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战国策·秦策四·说秦王曰章》:“是有毁之名,无得地之实也”。

《史记·鲁仲连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

古文内,名和实二字连用的情况非常多,说明这么应该是实(實),而非宝(寶)。

【9】:鲍彪:“陈臣思,即后田臣思。凡皆是公族”。

《史记·田完世家》。田臣思索隐《战国策》作“田期思”,纪年谓之徐州子期,盖即田忌也。

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臣‘当作’‘颐(去掉右边页,异体字,打不出来),音‘怡’,与‘期’音相近。”

高诱 注《战国·策齐策》:“田臣思臣。‘臣’亦当作颐(去掉右边页,异体字,打不出来)”。

陈完(前706年-?),妫姓,陈氏,名完,陈与田古音相同,入齐国后,又改为田完,为陈厉公之子,归附齐国,为大夫,谥敬仲,是田齐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文字内的田臣思就是田忌(陈完的后人),陈、田二字古音相同。田臣思的臣应该作颐(去掉右边页,异体字,打不出来)。

【10】:鲍彪:“东之,解免之”。

求助齐国,帮忙解决这个困境。

【11】:鲍彪:“问其路所从出”。

这个倒装句,从何途之而致之齐。从哪条路走到齐国。

【12】:鲍彪:“《礼》(《周礼》)‘遂(农田)上有径(田间的水沟),洫(田间的水沟)上有涂(道路)。径,步道也。寄径,犹言假涂’”。

《史记》:魏惠王三十一年徒大梁,自后亦称

这段讲的是,准备向魏国借道运九鼎至齐国。

【13】:《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六引:“晖”作“潬”,注云“徒旱切”(古时的发音)。

鲍彪:台名“晖”。

【14】:顾观光:“《元和志》引《战国策》,亦作沙海。又云:‘沙海在汴州开封县北二里’”。

鲍彪:“《九域图》开封沙海,引此”。

大概介绍了沙海的位置,就是古时开封城的北面。

【15】:姚宏:“《后语》作‘章华之庭’。注云:‘《徐广》曰:‘华容有章华亭’’”。

金正炜:“按“叶”当作‘华’。‘章华之庭’省称‘华庭’,犹《楚策》之言‘章庭’。《秦策》‘华阳君’,《赵策》作‘叶阳君’。《史记·范睢传》作‘华阳君’。徐广曰:‘华’(華)一作‘叶’(葉)。《汉书·刘向传》亦作‘叶’(葉)。二形相近,易以致误导”。

葉和華的繁体字相近,所以很容易弄错。

【16】:弊邑:本国的谦称呼。弊通蔽。

【17】:醯:xī,醋。

姚宏:“甀”(chuí)一作“瓿”(bù),小口罐子。

甀,查了《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汉语词典》,都念chuí,目前念zhuì。

【18】:怀:怀揣。挟:手拎。挈:胳膊夹着。

【19】:姚宏:“马逝,作凫逝”。敦煌本《后语》此句作“兔兴凫逝”。

鲍彪:“并喻其轻快”。

行容轻快,借来说明运输鼎的过程。(曾、集都是姚宏引用《战国策》版本)

【20】:鲍彪:“《集韵》:‘渗流貌’”。

横田惟孝:“漓然,流通无壅塞之貌。《甘泉赋》:‘漓乎渗漉’。”

主要用流水样子,形容速度很快。

【21】:鲍彪:”挽,引也”(牵引)。

【22】:鲍彪:“士,一人也。二千五百人为师。徒,步行者”。

吴师道:“《左传》注:‘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又:‘百人为卒’。徒,众也。此士卒师徒,亦大概言之耳’”。

这段意思,除了八十一万人外,还需要很多人配合。

【23】:鲍彪:“械,器之总称。被(pī)具,士卒所服用之具。”

【24】:吴师道:“称此者,彼此均等,犹史(《史记》)言他物称'是'。谓士众赍械具备挽鼎之役者,又且八十一万也”。

【25】:鲍彪:“‘窃’作‘切’”。

【26】:鲍彪:“言许之而实不与也”。犹:依然。不与:不给。

关于本文真实性的批注:

洪迈《容斋随笔》卷九云:“《战国策》首载此事,盖以为奇谋,予谓此儿童之言而。争战虽急,要当有信。今一给齐可也,独不计后日诸侯来伐,谁复肯救我乎?疑必无事,好事者饰之耳。故《史记》、《通鉴》皆不取。”

陆深云:“之问鼎,本以窥,不可谓无。但严率至齐请救与却鼎事,则似好事者饰之。且文太操纵为不类。而中间寄径与楚,尤可疑也。”

上面都表达了对这件事的怀疑:

1、写得有点儿戏,疑似有人伪造;

2、虽然这次糊弄过去了,但下次诸侯来犯,还有谁会救援;

3、中间借道楚国回齐国这段,非常可疑。

工程量实在浩大,慢慢更新,温故而知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