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最后一段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0:33:02


前几天,重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到这样一条高赞书评:

有位豆瓣网友说:

“初中时,看这篇课文,满脑子都是于勒在船上撬牡蛎,看得我口水直流。

如今再看,却觉得悲哀,感觉写的就是我自己,曾经满腔抱负,最终一事无成,家人瞧不起我,朋友躲着我走。”

人到中年,我们竟都活成了叔叔于勒。

曾经的我们意气风发,与天斗与地斗,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可在社会的熔炉摸爬滚打一圈后,才发觉人生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你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心中的位置;你的情感,也开始掺杂进利益的考量。

成年人的悲哀,莫过于忽然意识到:

生活这场历练中,少的是锦上添花,多的是事与愿违,但我们却在妥协中,走了很远很远。

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最后一段(1)

你的价值,取决了你的位置

于勒,曾是菲利普家族的“败家子”。

年轻时他挥霍无度,败尽家财后,又在一夜之间消失地无影无踪。

那时,他是“花花公子”、“浪荡子弟”,被嘲讽为 “孬种”,像只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几年后,当他经商成功的消息传来,于勒又摇身一变,被赞为家族里的“顶梁柱”“救世主”。

曾经诅咒他去死的哥哥——菲利普先生,一改前态地说:“于勒,可是这世界上最正派的好人。”

连莫泊桑都不无讽刺地写道:“那样毫无价值的于勒,居然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伟人!”

夸张好笑的情结之下,我只觉得悲凉。

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最后一段(2)

一个人到底是谁,竟然仅仅取决于他能给别人创造什么价值。

当你误入歧途,一事无成,你就是可耻的罪人;当你有所成就,光耀门楣,你又成了风光的功臣。

接触的人越多,越能看清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价值利用,资源互换。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原则。”

尤其是中年以后,你对别人“有用”,别人才对你另眼相待;你能创造价值,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最后一段(3)

每个中年人,都背着一群人的希望

菲利普一家,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

六口人挤在狭小逼仄的屋子里,吃的是打折商品,穿的是破旧衣服。

他们从不参加聚餐,以免回请,也很少出门,怕丢人现眼。

但令人意外的是,每个星期天,这家人都会盛装出行,去海边的港口转一圈。

那天,菲利普先生会戴上丝光高帽,太太和孩子们也会精心装扮。

他们挺直脊背,面露微笑,步伐坚定,仿佛正要接见什么大人物。

然而,除了海风吹翻了他们的外套,露出里面脏兮兮的衣服外,什么都没有发生。

叔叔于勒原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最后一段(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