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四句,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图:园中的葵菜,绿意盈盈,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晒干了露水,葵菜沐浴在阳光里。
世间万物,无不在春天承受大自然的雨露,焕发光彩,一片生机。秋天一到,原本鲜活的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古来如此,亦是客观规律,不可避免。人生有限,年少力强时不珍惜时光,到老时徒留悲伤。
这首《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托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返,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鼓励人们热爱生命,趁年轻有所作为。
此诗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公元811年的春夏之交,21岁的李贺,为流言所累。妒其才者放出流言,谓其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然离开试院。进士考试受挫的李贺,回到昌谷闲居,陆续吟成《南园十三首》。
李贺的南园第五首诗,直抒胸臆,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反衬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必要性。全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抑扬顿挫,酣畅淋漓,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跃然纸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
诗名远扬的李贺,本可以凭借出色的才学入仕,有所成就,却因其才华被人嫉妒,“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成为拦路石,挡在他面前。无奈的他,要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李贺自问,历史上,能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之人,哪一个是书生出身?他用反问句反衬投笔从戎的必要性。
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内心焦急的他,恨不得立即立刻身佩军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这势如破竹的气势,与报国心切的心情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