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阅读理解,故都的秋阅读理解答案对比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6:10:13

枫叶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本文通过对北方秋天的景物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浓烈的清静、悲凉意境(氛围)的钟爱,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现象(衰败、将死)的悲悯情怀。(北国之秋,也即衰败、将死生命或生命——必有衰败、死亡——本身的象征。钟爱秋季即悲悯生命。)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本文所描表现的内容之美,就是作者笔下的北国故都的浓烈的清静、悲凉意境之美。这种美并不是生命的清静、衰败本身,而是从对生命的清静、衰败(将死)现象的敏感、悲悯情怀(善)中折射出的作家的心灵、精神境界(美)。【本文是关于生命的美学,也是关于死亡的美学,生命与死亡本身并不是美,而对生命的必死、趋死本质(如故都的秋景)的悲哀、怜悯之心灵才是美。故都的秋,是浓烈的生命趋死本性的表征】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本文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本文写得漂亮,是因为:1、多处以南国之秋,对比、反衬北国之秋,使北国之秋的特点鲜明、突出,也使行文转折生姿、富有动态。2、详略有变化的描述,使文章内容丰富、节奏明快,而又不失细节真实和意境的浓郁。3、主体部分充分发散展开,而首尾内容又呼应回扣,这种开合自如的结构充满张力之美。

故都的秋阅读理解,故都的秋阅读理解答案对比(9)

蒲公英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关于“秋”的语句,在与郁达夫笔下的秋意境相同或相近语句后画“∨”

1、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9、一叶知秋【∨ 】10、春华秋实【】11、秋风落叶【∨ 】12、秋高气爽【】13、秋风瑟瑟【∨ 】14、春花秋月【】15、秋收冬藏【】16、秋雨绵绵【∨ 】17、一日三秋【】18、秋风送爽【】19、春去秋来【∨ 】20、秋风习习(微风和煦貌)【】21、秋阳杲杲(gǎo 日出明亮)【】22、春生秋*【∨ 】23、秋兰飘香【】

九、【文本与生活】你还记得秋天的印象(或风景或事情)么?请回忆、体验并描述之,尽量写出细节。

例:要是在秋天,我们会来到一望无际的地里,埋头将黄豆株拔起。一片植物成熟的大地,转眼间成为荒地。当太阳下山的时候,西边一派彤红,鸟与树都安静了,也是我们解散的时候。在解散之后,我们必瞅一瞅、瞧一瞧四周的村庄,看是否有可食的果子。若有梧桐树,我们必在那树下捡起梧桐子食之。梧桐子结在一个黄铜般的瓢形叶里,我们抠下来就往嘴里送。(也人《中国少年》)

故都的秋阅读理解,故都的秋阅读理解答案对比(10)

复活之树

十、【妙句品仿】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达夫先生本要褒扬北国的秋,但却不只说北国,而顺便把南国拿来对比说事。现在,假如要你褒扬班上的女同学(或男同学),请仿照达夫先生的句式对比着说事:班上的女同学(或男同学)。

教师下水:

班上的女同学,当然也是有她们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朗读声音宏亮,作业书写工整,笔记也记得漂亮,背书也算滚瓜烂熟等等,可是,多数小气任性,好吃而体弱。比起班上的男同学,正像是可乐之与烈酒,奶油之与干粮,小花之与大树,黄雀之与水牛。

故都的秋阅读理解,故都的秋阅读理解答案对比(11)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