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我们一起背诵两首诗: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和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阿房宫赋》亦颇有名。
文体知识:赋——体物写志赋,我国古代的一种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有韵文体。有"颂美"和"讽喻"两种功能。“短赋”战国诸子散文。赋和各个时代的特征文体结合,又相继产生了以下几种文体:“*赋”,以屈原为代表的"*体"是诗向赋的过渡;“辞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骈赋”,魏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律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文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
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二、整体感知读书,是一个读进去,又能读出来的过程。本文四段,前两段是体物,后两段是写志。
如果我是杜牧,要描写这个人们从未见过的阿房宫,你写些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所写内容,加以概括。
阿房之宫
阿房之宫、宫中之人、宫中之宝、宫中之奢、阿房之警。
如果我是杜牧,站在哪个位置,按照什么顺序写?运用什么手法?
阿房之宫: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从俯瞰到仰视、从视觉到感觉
(1)阿房宫之由来:穿越时空,诞生于历史的大变革中,自然的大变化中,气势不凡,非同凡响。四个三字短句,音节紧凑,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2)阿房宫之雄伟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占地广袤,凌云蔽日,雄伟壮观。
(3)阿房宫之地势:依着山势的变化,顺着水流而建,巧夺天工。承上启下,自然随着渭水和樊川的进入宫中。“流入宫墙”,过渡自然。
(4)阿房宫之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运用比喻,极言之多。
(5)阿房宫之桥道:运用想象和比喻,彰显出里面建筑的错综复杂神奇瑰丽,让人不辨东西。
(6)阿房宫之怪象:借写歌舞的冷暖,来写宫内气候的奇怪变化,用夸张和衬托彰显宫殿的宏大。
宫中之人
从众到个,从勾勒到细描
(1)宫人之由来:呼应开篇。
(2)宫人之梳妆:写宫人梳妆打扮,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了渭水,焚椒兰成了烟雾,夸张手法极言美人众多。
(3)宫人之等待:唯一的声音描写,细腻表现所有美人的等待,而要等候的皇帝宫车,却总是渐渐走远;运用细节描写女子的容颜和翘首以待的身影,一刹那、一长久,极写宫女命运之悲惨。皇帝在吗?皇帝隐身在宫中,宫女众多悲惨,反衬也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宫中之宝
(1)宫宝之由来:运用对比写六国的珍宝积聚不难,运到秦国之易,一败一成之间,欺负践踏别人,成为被被人欺负践踏的,命运斗转。
(2)宫宝之使用:运用对比,写六国的珍宝珍视,秦人随意丢弃,不珍惜,极写秦人的骄奢淫逸,铺张浪费。
角色体验,梳理“写志”
如果你是杜牧,你写到这里,会抒发什么志向?会质问这个浪费者?会揭露?会什么结局?
宫中之奢
(1)将心比心:对比人的同理心,进而质问,怎么能够把别人一点点积攒的家业,如泥沙般挥霍?
(2)奢靡之灾:用了六组排比和对比(宫殿中的“柱”、“椽”、“钉头”“瓦缝”“栏槛”“管弦”和“农夫”“工女”“粟粒”“帛缕”“城郭”“言语”)宫殿之物和百姓之物对比,尽情揭露秦王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笔锋一转,对比写出,百姓受奴役,秦始皇一天天骄傲顽固,但最大的灾难是,微弱的不言的受欺压的百姓,和强大的叫嚣的奢靡欺压的秦始皇的较量,结果用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的毁灭,形象表达了秦朝的覆灭。
阿房之警
(1)阿房警之自救: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自己毁了自己,兴,己也;亡,己也。自取灭亡,可悲可叹!
(2)阿房警之民本: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不要犯脱离人民群众的错误。脱离群众,神也救不了你。
(3)阿房警之借鉴:看别人的灭亡是一出戏,看自己的灭亡是悲剧。唐朝统治者不吸取教训,只能重蹈亡秦的覆辙,让后代人接着看兴亡轮回的大戏。不知道借鉴,为我所用,白费。
杜牧不愧为一代才子,运用赋体文章的铺排,极力描写阿房宫之雄伟、美人多、宝物多,描摹得淋漓尽致,但恰恰是这么多,这么奢靡,这么让人痛心,导致了统治者统治的大厦倾斜了,最后轻易地一下子崩溃了,让你感觉到大快人心。以史为鉴,只是为了看清楚唐朝当时的路该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