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季美景
1.《春》突出教材设置的位置,在秋季入学学习的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跳脱出传统的从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讲春的特点。我从让学生构思一幅传统水墨画开始,去填充画面如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春的景物和人物。
2.《济南的冬天》以向导的身份带领大家游玩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3.《雨的四季》优美的语言,清新的辞藻。
4.《古代诗歌四首》
二、母爱亲情
5.《秋天的怀念》
6.《散步》以小见大,从家庭到民族再到我们的国家,青年一代要承前启后,要背负赡养老一代,抚养教育下一代。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儿童视角的母爱。《荷叶母亲》女儿视角的母爱。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咏絮之才谢道韫。《陈太丘与友期行》小小元方虽八岁,不卑不亢有诚信。
三、学习生涯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再塑生命的人》
11.《论语》十二章
四、人文精神
12.《纪念白求恩》注重文体知识,要把议论文讲的像议论文。
13.《植树的牧羊人》牧羊人最早种的是橡树,精心出一个个的橡子,把它冲下去,。第二次去高原的时候,这里已经不仅仅有像树林,生态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土壤酸碱性的改变,除了橡树林,还有山毛榉林,连娇弱名贵的白桦树也在此安家落户,长成一片白桦林。第三次去高原的时候,这里已是生机勃勃。种的品种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固定土壤生存能力极强的橡树林,随着品种的增多,欢声笑语中,也栽植了有欣赏价值的红枫林。从所栽种中的树的品类可以看出,生态环境的良性变化与发展。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自读性课文,要把它引导的像自读课文,不要讲太多,利用书边侧的批注,让学生动起来。从小中见大,让它们结合批注进行提问,既掌握了学情,也让学生有发挥用武之地。
15.《诫子书》除了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可以将周子诫书以及朱子家训等等其他家规类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一类文体文章。
五、人与动物
16.《猫》给三只小猫起上不同的名字。
17.《动物笑谈》
18.《狼》
围绕小说的文体特点,先展开对故事情节的探索,让学生寻找开端(遇狼)、发展(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狼),逐段分析。而后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狼和屠户各自的形象跃然纸上。
听了尚老师的课,她在课堂上让学生渲染景物描写,烘云托月,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自如从容,铺排到位,直接就是口头作文,展现了他的小说基础。从狼的角度去思考狼的所想所行。这两个两点值得我学习。
六、丰富想象
19.《皇帝的新装》
抓住童话的一对翅膀:想象和夸张,联系自己从小到大读过的童话,谈谈自己受到的影响。用《童话镇》这首歌曲来进行小结,学唱歌曲,熟悉歌词的童话新编写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和优美的旋律中,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美好的童年,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不加教师个人的任何加工,安排让学生去排演课本剧,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20.《天上的街市》教授本节课时,先从诗歌的节奏,重音及情感上把握男女分组齐读,让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和中印体会作者所包含的情感。在精读学习中分节来学习。第一节的处理,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联想到街灯,这种本体和喻体相互交换的比喻方法,是作者写实的表现,同时也是联想这种写法在本诗中的一个应用。从第二节开始,作者创造了一种意象及天上的街市,后面的诗歌围绕着天上的街市,这个意向展开,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街市与天上的街市,类比集市上的物品,由此反映了生活的富足,那天上街市的繁荣富庶映照了主人公的生活,引出第三、四节男女主人公牛郎和织女。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结合课后第三题三首古诗的基调和本文的这个诗歌进行类比,让学生去体会。那么在郭沫若的笔下,牛郎和织女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那浅浅的天河,那朵如流星般的灯笼,骑着牛儿的闲游让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生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让学生朗读来体会“浅浅的”这个叠词的韵律美,以及四个“定然”和一个“定”那朵流星的“朵”,在陕西中读出和品味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那么郭沫若为什么要将牛郎织女的这个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呢?由此引出郭沫若写作这首诗的背景,当时从日本留学回来,祖国正值混乱动荡时期,看到黑暗的是社会现实之后,莫若一举于1921年10月24日写下此诗。同一节课,同事的课后的一个小练习,联想如由钢笔——月亮通过联想搭建一个桥梁,完成一个200字的小练笔个人觉得设计得非常棒,让学生所有学习所用,将联想和想象区分开来,并能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中。
21.《女娲造人》
22.《寓言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