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86条读后感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4:05:34

十几年前,当我初为人师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他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每一条理论都是经典的教育名言。我喜欢写作,撰写论文时,曾多次引用他的至理名言。今年寒假,我再次拜读了他的大作——《给教师的建议》,对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他所创造的美丽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本书的原名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再次翻开书本。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更加深信: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他璧坐玑驰的语言让我深深折服!他的教育理念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应培养一个文明人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短视频,它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工作环境:研究生毕业的拥有宽大的办公室;本科毕业的是普通的办公室;而没有学历的,他们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劳动工作。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似乎变得有点功利: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因此,每年的6、7月份,高考就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年寒窗辛苦付出就在这几天见到成效,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对这个考试给予高度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却刷新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他认为,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智育不等于简单的传递知识。他说:“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须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

读完这段话,我深受感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向我们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社会上的工作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有差别的只是人们的心态。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要做一个文明人!苏霍姆林斯基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他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从未脱离过课堂,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洒给每一位学生。他深情的目光对准的是学生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他的教育情怀令人仰望!

二、一节课准备一辈子

记得几年前,我在校本部的礼堂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的一节课《嫦娥》,当时的她身着一袭青花瓷图案的旗袍,课讲得婉约动人,课件制作得特别精美!我被吉老师本人的形象和她的课深深吸引了!当她授课结束的时候,在互动环节,我忍不住向她请教:“吉老师,请问:您的课为什么能设计得如此精彩?”我清晰地记得她说:“因为我把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听完吉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努力向着吉老师的目标靠近,我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

而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当时在他们国家,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历史老师,他说他的每一堂课都准备了一辈子!当我读到这儿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是阅读。我恍然大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教育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如果在从事教育工作初期,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应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了15~20年工龄时,这个比例应成为20:1,30:1,50:1,而这一切全靠阅读。在教师的知识海洋中,教科书一年比一年成为愈来愈小的一滴。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做法深有感触:正是因为热爱阅读,学生才深深地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讲古诗《题林安邸》时,我会给孩子们讲靖康耻;讲《春望》时,我又会给孩子们讲安史之乱!我们六年级这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必学的古诗《石灰吟》,我没有单纯地讲《石灰吟》这首诗的意思,而是先给孩子们讲我所读的《明朝那些事儿》中于谦的故事:于谦,1398年生,浙江钱塘江人(今杭州)。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在北京保卫战上,他临危受命,一个文官既扮演了武将的角色,又承担了国家治理朝政的任务,决策英明,临危不惧,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最终,在他这个优秀“领导”的带领下,明朝终于延续了下去。可一代忠臣最终却被奸臣陷害,被冤*抄家。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完故事,学生对古诗的含义早已心知肚明。学生之所以深深地喜欢上语文课,是因为他们的语文老师会讲历史故事,学生总能在语 文课上收获不一样的知识!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大量阅读的功劳!

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老师们每月购买三种书籍:1.关于你所教的基础知识的科学书籍;2.关于作为青年楷模的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心理学的书籍)。今后,我会按照他指明的方向前进!

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受益匪浅的做法还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班有一个“与众不同 ”的孩子,他叫小豪,皮肤黑,性子烈,爱打人,就像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同学们都不敢惹他。无论上什么课,总是咋咋呼呼、大声吵嚷、毫无顾忌地自由抢答,像和别人吵架一样,从来不会语气柔和地说话。

去年疫情过后,大家又重返了学校,可我惊奇地发现:小豪变了,他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一天下来,表情都是木木的。我觉得不对劲,赶紧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联系,又给小豪谈心,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原来,小豪的父母年纪都大了,五十多岁。他哥哥家的孩子才两个多月大,小豪的妈妈就一直在老大家中照顾自己的孙子,小儿子就顾不上了,她每天中午给小豪送一顿饭,除此之外,小豪是见不到妈妈的,早饭和晚饭都得自己解决。小豪说,他的爸爸是公交车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多都走了,晚上八点多才回来,一回来就追剧,从不和他交流。一听说孩子哪儿做错了,便棍棒相加。他做作业时有数学题不会,爸爸也辅导不了......

我很心疼小豪!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原来他的一切出格行为都事出有因。

此时,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对正常的教育是与惩罚无缘的。

因此,我试着走进他的内心。我知道小豪特别喜欢打篮球,于是,在学校的体育节到来时,我悄悄地给他报名。比赛那天,小豪特别惊喜,第一场比赛,他一人投进了五分,我们班五比零取得了首场比赛的胜利。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中,小豪依然发挥出色,最终我们班三比零获得篮球比赛的完胜!太开心了,我没有看错张志豪——他是一个可塑之材!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86条读后感(1)

时间在流逝,我在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关爱小豪:端午节,同学送给我一个粽子,我舍不得吃,把它送给张志豪;为了不让他在家沉迷于手机游戏,我给他买来一本《三国演义》的原著,让他中午在家练读,下午来校给大家读;我还给他买了字贴,因为练字能让人心平气和!我叮嘱他每天晚上认认真真写一张,第二天拿来让我批改。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86条读后感(2)

小豪在进步,可他的表现总会反反复复,时好时坏:英语老师说他上课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总是抄别人的答案;天天不戴红领巾,说他一次才戴一次,可每天放学下楼时,就又潇洒地直接把红领巾扯掉......我都想放弃他了。

可此时,我又想起苏霍姆林斯说过的一段话:我认为正常的教育应是这样的,孩子没有严重的不良行为,犯了轻微的无关紧要的过错,首先要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所以,我对小豪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小豪,放学时,你为什么总在楼梯上把红领巾去掉?”“我戴着可热,不舒服!所以就没戴......”他支支吾吾地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凡事都得靠自己,我真诚地对他说:“小豪,平时爸妈不在家,你要学会自立、自强,生活中的事情也要学会自理。你可以把红领巾系在衣服的帽子下边,这样无论你热不热,都不会感觉不舒服了!这是老师评上优秀辅导员时发的红领巾,送给你,你以后戴吧......”说完,我把学校给我发的鲜艳的丝绸红领巾,还有一个网红“红丝绒蛋糕”一起送给了他!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86条读后感(3)

我看见,他竟眼含热泪……

从那以后,小豪真的变了!他不仅天天戴红领巾,还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期末考试时语文成绩达到了优!我为他感到骄傲!

当我合上书本时,内心依然波澜起伏,今后,我一定会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扬帆远航!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