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缅因大学商学院的安迪,不仅有着出色的金融学知识,还因为兴趣辅修了地质学和建筑学。
肖申克监狱建于三十年代,那时候混凝土技术还不过关,几十年的风雨早已腐蚀了墙体。
略一思考,他意识到也许可以挖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隧道。
于是,靠着那个鹤嘴锄,他每天晚上悄无声息地挖着通道,第二天再把挖出来的泥土藏在裤腿里,带到操场上。
在监狱工作的时候,他一边劳动,一边观察着监狱的构造。
其他囚犯只能看到囚牢、操场,狱警和狱卒;安迪看到的则是地下的通风管道、下水道和紧急通道。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他认知世界的蓝图。
安迪之所以能绝处逢生,找到通往自由大门的道路,离不开他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超乎常人的认知力。
生活的一切难题,书中自有答案。
对于每个人来说,所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在为未来埋下一颗彩蛋,它会在人生的某一刻成为惊喜的馈赠,帮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02
书中,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有两处。
一次,在修葺屋顶时,安迪听到狱警哈德利抱怨,说自己获得了哥哥的遗赠,但需要缴纳一大笔税款。
冒着被射*的风险,他壮着胆子告诉哈德利:
“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达六万元,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
知晓安迪银行家身份的哈德利,放松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帮助。
安迪第一次用专业技能,为狱友们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的福利。
那一刻,他们在屋顶沐浴着阳光,获得了片刻的自由。
第二次,典狱长诺顿突然查房。
望着海报后面的隧道,安迪拿起藏着鹤嘴锄的《圣经》装模作样读了起来。
典狱长接过安迪手中的圣经问道:“你最喜欢哪一章?”
安迪略加思考之后,用书中一句经文回答:“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一家之主。”
一句话,夸得典狱长心花怒放。
监狱长旋即说出这段经文的出处,并表示自己更喜欢“我是世上光芒之源,跟随我就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光辉”这句话。
安迪说:“约瑟福音第8章第12节。”
监狱长向安迪投来欣赏的眼光,然后把圣经还给了安迪。
因为喜欢阅读,熟读《圣经》,安迪救了自己。
经过两次试炼,安迪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典狱长把他从洗衣房调到图书馆工作,让他帮忙洗黑钱;
狱警们开始找安迪报税理财,监狱的图书馆也成了所有狱警的“避税天堂”。
他的才能对监狱掌权者有用,狱警帮他解决了一直侵犯他的变态“三姐妹”。
他不再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监狱里也活得像个体面的自由人。
同样置身监狱,有人苟延残喘,有人被狱警活活打死,而安迪凭借读过书,获得了监狱里最难得的东西——尊重。
肖申克监狱,未尝不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安迪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朴素且扎心的“潜规则”:
这社会本就不公平,你有多有用,就有多特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参差,取决彼此的能力水平。
不读书的人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被生活逼到最逼仄的角落。
读书的人,更有机会打破阶层的禁锢,拾阶而上,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上人。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03
在肖申克监狱,有人向往高墙外的星辰大海,有人安于墙内的平淡与秩序。
图书管理员布鲁斯显然属于后者。
服刑50年后,接到假释通知的他,却故意制造了一次犯罪,企图继续留在监狱。
但伎俩被识破的他,还是被迫离开了。
然而多年来的与世隔绝,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让他惊慌失措;高耸入云的建筑,让他倍感窒息。
出狱后的他被分配在超市工作,然而他衰老迟缓的行动,总是被顾客投诉指责,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他甚至连觉都睡不安稳。
在监狱里,他是个有教养的体面人;在社会中,他是个落魄的“多余人”。
每天活在恐惧之中的布鲁斯,一年后选择了自*。
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