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卢纶出生于公元739年,河中蒲县(今山西永济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卢尚之的后人。
天宝末年(公元755年)举进士,但遇到安史之乱,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
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1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元载、王缙接连失势,一贬一死,卢纶受牵连,不得重用。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称“卢户部”。
卢纶约卒于贞元十四年或十五年间(公元798年或799年)。
第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写的是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击逃敌的壮举。
首句写的是夜晚的景象,月黑无光,天边大雁惊飞,暗示了敌人正在悄悄撤退。
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又烘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次句写的是敌人的行动,单于是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号,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表示敌人想要趁着夜色逃跑,语气肯定,显示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必胜的信心。
第三句写的是军队的反应,欲将轻骑逐表示想要带领轻装快速的骑兵追赶敌人,语气坚决,表现的是勇敢和果断。
最后一句写的是军队面临的困难,大雪满弓刀表示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形容了恶劣的天气和环境。
这句话既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又突出了追敌的艰难和不易。
第二首《长安春望》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春望》写于大历年间(766-779年),是一首感时伤乱,抒发思乡之情的七言律诗。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这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城的景象。
东风吹雨,是春天的气候,也暗示着诗人的家乡在东方。
青山,是长安城外的山峦,也是诗人眼中的故土。
却望,是回头望,表示诗人的不舍和眷恋。千门,泛指京城的宫殿房舍。
草色闲,形容春草茂盛而悠闲,与诗人心中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和对乱世的悲哀。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这两句直接抒写诗人思乡望归的心情。
家在梦中,表示诗人只能在梦里见到故园,何日到,表达了诗人归乡无期的无奈和哀怨。
春来江上,指春天到了江河边上,也暗示着诗人离开故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几人还,问有多少人能够回到故乡,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同道的关切。
这两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时代的不满。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这两句继续写诗人远望长安城的景象。
川原缭绕,形容家乡在远方的河流原野被浮云遮蔽。
浮云外,表示家乡在视野之外,也寓意着家乡在政治上被遗忘或被压抑。
宫阙参差,描绘长安城中宫殿高低错落的轮廓。
落照间,指夕阳照射在宫殿之间,也暗示着朝廷的衰落和日暮之象。
这两句以写景为主,但也隐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朝政的不满。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这两句直接抒写诗人自身的困境和感慨。
谁念为儒逢世难,问有谁能理解我这个读书人在乱世中的艰难处境。
为儒逢世难,表示诗人身为儒者却遭遇动荡不安的时代。
独将衰鬓客秦关,说我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孤独地流浪在秦关之外。
衰鬓,指白发苍苍的头发,象征年老衰老。
客秦关,指漂泊异乡,在长安城外无所依归。
这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悲凉哀怨。
这首诗是卢纶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诗风特点,即“阴柔之美”。
他的诗语言平淡流畅,音律和谐优美,情感细腻含蓄,富有哲理和思想性。
也反映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社会变化和文人心态,即从盛世的豪放和自信,转向乱世的忧愁和无奈。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感时伤乱,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
第三首《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思乡心切的感情。
首联写诗人晚上到达鄂州的心情,云开雾散,远望汉阳城,但还有一天的水路,孤舟漂泊,不得安歇。
这里用“云开远见”和“犹是孤帆”两个对比,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和沉郁。
颈联写诗人在船上的景况,商贾白天睡觉,船夫夜里说话,都是船中常事,但也反映了诗人昼夜不宁的思绪。
这里用“估客昼眠”和“舟人夜语”两个对偶,表现了诗人的平静和动荡。
颔联写诗人看到三湘秋色,想到家乡万里之遥,心中更加思念。
这里用“三湘衰鬓”和“万里归心”两个对偶,表现了诗人的衰老和怀旧。
尾联写诗人听到江上鼓鼙声,想到家乡旧业已被战乱毁尽,心中更加悲哀。
这里用“旧业已随征战尽”和“更堪江上鼓鼙声”两个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诗以景入情,以情寄景,把战乱中的苦难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语言朴素而深刻,感情真挚而凄凉,是一首不朽的佳作。
第四首《李端公》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李端公》是一首送别诗,赞颂了他的友人李端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他的惜别之情。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
故乡遍地都是枯黄的草,显出一片萧条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令人感到悲哀。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
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诗人自己则是在暮雪纷飞的时候归来,更增加了凄凉和孤寂的感觉。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这一句写诗人和故人的交情,从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入手。诗人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与故人相识太迟。
这里既表达了对故人的敬重和亲密,也暗示了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不免遗憾。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写诗人和故人的离别,从自己的心情和前景出发。诗人回望故人去的方向,掩面而泣,无言以对。
他们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
这里既表达了对故人的惜别和牵挂,也暗示了他们的前途不明朗,充满了不安。
《李端公》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
诗人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环境、情景、交情和心情,抒发了对故人的赞美和思念,展现了他高尚而忧郁的性格。
总结: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为唱和赠答之作,体现了他广泛的交游和社交能力。他的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善于运用比兴和拟人等手法,创造出美丽的意境。
卢纶的诗,有一部分是边塞诗,描写了战争与战场的壮烈景象,表现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风格雄浑慷慨,有盛唐气象。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表达了对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