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仕女图作者,唐宫仕女图的作品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17:37:12

明初,以戴进和后继者吴伟所创立的浙派,在皇家的支持下兴起了。浙派有院体画的特征,追求刚健雄伟的力量感。到了明中期,经历土木堡之变后,朝廷的财政越来越艰难,依靠官方支持的浙派也就慢慢衰弱了。苏州是古吴国都城所在,过去称“吴门”,明朝中叶时,这里取代南京成为了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继承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吴门画派也迎来了全盛时期,“不论形似”,重视画里的神与意,偏好清雅的文人趣味,沈周、文徵明都是典型的吴门画派风格。

“桃花坞”,吴门画家们都住在这一带,唐寅的桃花坞、文徵明的家宅、祝允明的住宅……这里是吴中手工作坊云集的地方,也是仇英的安身之所。

汉宫仕女图作者,唐宫仕女图的作品赏析(5)

仇英一般不在画上留下什么文字,名款也总是小小的,“实父”是他的字;其中一款印章是葫芦形状,里头刻的是他的号“十洲”。他不像唐寅,在坊间留下了许多韵事,也不像文徵明那样有名望。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自己的画上留下的名款“仇英实父制”也总是藏在角落里,小小的一个,不起眼。

仇英在江苏太仓一个普通家庭里出生,家境不是太好,从少年时起,就得帮着父亲维持家里的生计,也就顾不上读书的事情。也许因父亲是漆匠的缘故,仇英从小就干些漆工活,平日里接触的人很少,谁家有漆工活要做他就去,干完活就走。后来,仇英喜欢上画画,没有老师指点,全凭自己。沈周、文徵明、唐寅、周臣等人的画从苏州一流到太仓,他总是想办法借来临摹学习。

汉宫仕女图作者,唐宫仕女图的作品赏析(6)

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独自到苏州城学习,一边当漆匠,一边学画。大概因为常流连苏州街头的书画装裱店和买卖书画的古董店,后来他在那儿认识了文徵明。文徵明很喜欢他,也惊讶于仇英自己琢磨出来的扎实的笔下工夫,对他的努力与才华更为佩服,十分照顾这位后生,赴京时将仇英托付给了周臣,仇英就这样开始和周臣学画。周臣也是唐寅的老师,而唐寅比仇英还年长近三十岁。仇英还是从周臣处学到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周臣画里的院体风格为仇英带来了严谨与稳健的意味。

结识文徵明是仇英人生里的一个小的转折,他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从漆匠成为了画匠。正德十二年的时候,文徵明邀请了他一起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岁,而仇英也才二十岁上下,刚摆脱漆匠的身份专心学画不久。文徵明让仇英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就亲自动手。这件事对仇英来说大概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可能是仇英对用色钻研得深也很痴迷的原因。仇英后来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很少人能够超越,很少人能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绿这些颜色搭配得那么好,典雅又简淡。

汉宫仕女图作者,唐宫仕女图的作品赏析(7)

中国的青绿山水出现于魏晋时期,经过宋代画家赵令穰、赵伯驹的发展,到元代赵孟頫“托古改制”,青绿山水开始有了人文气息,但青绿山水仍然不是绘画的主流。明中后期,诗书画结合的文人山水很时髦,但在青绿山水方面有成就的画家仍旧不是太多,沈周和文徵明画了不少具有文人气息的小青绿山水,但在吴门画派中,大青绿画得最好的还是仇英。在画史上,董其昌是个严苛的评论家,作为文人画家,他觉得仇英是画工之流,学识不够,但不得不承认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绿山水。他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却没有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了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画上,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同时代的王宠就说,仇英画画从来就是“笔不妄下”,没有一笔无来处,树石从刘松年那里来,人物画学习吴道子,宫殿楼宇学郭忠恕,山水学李思训,唐宋名家,没有一个他不模仿学习,得来的好处就是一人能兼众长。王世贞说他“于唐宋名人画无所不摹写,皆有稿本,其临笔能夺真,米襄阳不足道也。”

汉宫仕女图作者,唐宫仕女图的作品赏析(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