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蜀道难》到底是为谁而作?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大诗,当年,我读到这首诗时,心胸真有点盎然慨飚之感。
“噫吁嚱,危乎高哉!”一声巨大的慨叹,回荡在茫茫群山之间,壁立千仞的高峰立刻幻化在我们的眼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悲壮苍凉的诉说,让我们幻想无际。接着一连串的说神话故事——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就飘荡在我们的耳际;黄鹤、猿猱、悲鸟、子规,极富动感地飞在我们的眼前。“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他长叹什么呢?山高峰险,不可攀登吗?突然诗人从自然景象的大笔描写中一转而说: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真是惊心动魄的呼喊,他这是喊给谁听呢?
李白写这首诗时,唐朝历史正发生了一个急转弯,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唐造反了,开元盛世的大幕开始下落。唐玄宗仓皇出逃,要入蜀避难。李白听到这一消息极为慨叹:国难当头,一个堂堂在朝的皇帝怎么能离开皇宫跑到蜀地避难去呢?《蜀道难》就是为唐玄宗逃难入蜀而写的。(词语出自《李白》,王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那么全诗最后的呼喊一定是喊给唐玄宗听的。
唐玄宗当然没有听到李白的呼喊,他也顾不上听李白的呼喊,逃命在即,一路向南,连吃饭睡觉都不得,还顾得听李白呼喊吗?
唐玄宗逃到咸阳宫,没饭吃,逃到马嵬驿,将士们饥饿得不听指挥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深知祸起杨国忠,要诛之,宦官李辅国就报告给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正好一群吐蕃使者围着杨国忠要饭吃,军士们高喊:“国忠与胡虏谋叛!”举箭射杨国忠,却射在马鞍上,杨国忠逃到西门内,军士追*,最后肢解了杨国忠的尸体,并*了他的儿子、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么敢*宰相!”众人又*了魏方进。马嵬驿一片混乱,唐玄宗闻知杨国忠被*,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收队,军士们不答应。玄宗就让高力士去劝慰,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玄宗说:“朕当自处之。”这个时候的唐玄宗一定是万箭攒心呀。随从众将要*他亲爱的贵妃,他疼爱又疼爱的贵妃就要死于此时此刻,大唐玄宗真是呼天不应了。
说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总让人忍俊不禁。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是寿王李瑁的老婆,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唐玄宗的爱妻武惠妃病逝了,唐玄宗思念不已,后宫美女数千,无一能中玄宗之心。有人就给出歪主意了,说:“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唐玄宗一见果然钟情万分。但这个美女毕竟是自己儿媳妇,怎么才能转换到自己手心里呢?皇帝毕竟是皇帝,脑子一转就想到一个鬼点子,他让杨玉环自己先提出要做宫女,这样就与寿王分居了,实际上就是离婚。然后让杨玉环出家,号为太真,以洗白过去。整套流程让人很难挑出毛病。最后当然就是唐玄宗把自己的让媳妇变成自己的妃子而抱到怀里了。
杨贵妃是个不安生的女人,时常惹怒皇帝,天宝五年(746年)的某一天,唐玄宗一气之下就把杨贵妃送回给她的哥哥杨铦。送走就送走呗,但送走后,唐玄宗的思念之火在胸内燃烧了一天。他不吃不喝,左右请示上报的问题,一概不应不理,还横加捶挞。左右为难了,还是宦官高力士机灵,他先尝试着请示皇帝,说要把宫内储藏的所有东西装几百车送给贵妃,玄宗马上把自己的御食也分出一部分让一并赏赐。皇帝恼怒了一天,原因清楚了,傍晚,高力士就把杨贵妃给领回了。自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疼爱有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做门楣。”
天宝八年(749年),杨贵妃又一次惹怒了玄宗,玄宗再次将其送回娘家,户部郎中吉温劝玄宗,宫中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就容不下一个妇人,让她忍辱于宫外?玄宗立马悔悟,赐以御食。杨贵妃却耍起脾气了,说我所有的珍宝都为皇帝赏赐,唯有头发是父母所给,敢以献诚。于是剪一缕头发让献给皇帝。玄宗赶快让高力士召贵妃还宫,爱之渝深。
这真是恨有多深,爱有多深。
更让人发笑的是,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入朝,正月甲辰日是安禄山的生日,玄宗和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贵妃召安禄山入禁中,用锦绡为襁褓裹着安禄山,给做洗儿礼。宫内笑声一片,玄宗听见了,又亲自去看。自己心爱的女人抱着一个胖墩墩的大男人在调笑,他不但不吃醋,反而很高兴,又赐给贵妃一些洗儿金银钱。安禄山出入宫掖没人禁止,与贵妃对食,通宵不出,丑闻传于宫内外,唐玄宗竟然没有一点疑心。史家不得不慨叹地说:“昏庸之主所不为,殆天夺之魄也。”
如今,唐玄宗沦落到马嵬驿了,他心爱的贵妃马上就要成为随从将士们的刀下鬼了。唐玄宗实在不忍心,走进驿门,拄杖沉思了很久很久。京兆司考录韦谔上前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玄宗说:“贵妃长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无回天之力了,就让高力士引贵妃到佛堂,缢*之。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幼子杨晞、虢国夫人、夫人儿子裴徽都逃走了,逃到陈仓,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而诛*。
这些作孽多端的人,连孩子的性命都搭上了,死吧,都死掉了。
马嵬驿留下了千年传唱的故事。一队逃命的大唐人马从马嵬驿出发了。众将说蜀地不可去,杨国忠谋乱,那里的将吏都是他的人。有人说走河、陇,有人说走灵武,有人说走太原,有人说还京师。但玄宗的心意还是想入蜀,可他怕违反了众人心意,犹豫而不敢言。韦谔说京师兵少贼众,不可还。不如走扶风,到那里再说去就。玄宗征询众人意见,都说可行。刚要起身走,村夫乡老就挡在路上请求留下,说:“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至?”玄宗驻马良久,令太子在后面宣慰父老。父老们说:“至尊既不想留,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
中原百姓谁为之主?真是痛彻心扉的呼喊。《蜀道难》正是应和了这种呼喊。但唐玄宗一路向南了。太子李亨被村夫乡老和他儿子建宁王李倓、广宁王李俶及宦官李辅国的苦苦劝说下,与父皇分道,向朔方进发了。唐玄宗等太子很长时间不见来,苦苦等来的结果是太子不跟他入蜀了,要另行一途,玄宗仰天叹息:“天也!”这一叹息包含着无尽的苦意。太子南向嚎哭不已,玄宗又使人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
马嵬驿,此时此刻确实上演了一场悲凉、悲壮、悲戚的大戏。
这一年,李白55岁,正在安徽的宣城,听到玄宗逃命入蜀,感慨万千。他深知皇帝离开宫殿后果意味着什么,文人的浪漫情怀并不影响他的清醒认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是至诚至忠之言。杨国忠曾是剑南节度使,是当朝皇帝的宠臣,可为亲,但远离皇宫的的其他人,心怀鬼胎,难道也是可靠之人吗?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白并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