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12:07:15

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1)

“一朵绽放的花里有一千个未说出的真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全息性质的,可以照见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洞见、创意设计、教学技艺……可以发现教师的一个问题的设计、一个回答的追问、一个指点的细节背后都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广解读、教学研究的苦心孤诣和教学技艺的精心锤炼,那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以6月4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恩樵执教《石壕吏》为例,我们来萃取刘老师的理想课堂教学艺术如何练就。

01/清清爽爽的教学板块

先来看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教学结构,共三个板块:

任务一:读熟,能诵,明义;

任务二:探巧,究妙,思说;

任务三:再读,深探,生疑。

整节课教学结构清清爽爽,并且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首先,让学生熟读成诵,经过三遍朗读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对诗歌背诵,对诗歌有了整体把握,通过触摸诗歌的每个文字,也感受到了诗歌的脉搏,体会到了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然后,深入诗歌,探究诗歌的五个精巧构思,将诗歌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艺术特点聚焦于一个“小切口”和一个“大问题”,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集*流碰撞,教师引导点拨,完成了对诗歌内容主旨与艺术手法的深度理解。

最后,质疑问难,挖掘文本更多价值,从而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让学生向诗歌更深处漫溯。

教学结构简约清爽来源于刘老师教学目标“少而透”的深刻把握,来源于对有效教学框架的精准专业驾驭,来源于“删繁就简三秋叶”的课堂教学精巧设计。干国祥老师曾说:“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2)

02/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

我们来看刘恩樵老师一个学习活动设计,刘老师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环节后,就让学生完成屏幕上的填空题,如下:

《石壕吏》是唐代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首诗写了作者自己在“ ”的时候,亲眼所见的“ ”的事件。

诗人在记叙这个事件的过程中,铺陈了在“老翁逾墙走”之后,“ ”的内容,让我们有如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 ”的凶狠与“ ”的凄凉。最终,这家人,在“老翁逾墙走”、“ ”、“室中更无人”的悲惨境况下,年老力衰的老妪不得不“ 。”听了杜甫《石壕吏》的故事,作为当下的我们也是“ ”啊。

我们要感谢一千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杜甫,感谢文学的力量,杜甫用诗作为我们描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一腔忧民情怀。

如果我们来设计这个环节会如何呢?可能会把历史背景摘录下来,可能会把诗人简介展示出来,老师讲,或者学生读。但是,又有何意义呢?读历史背景,读诗人简介,全是事实性知识,全部塞进学生大脑里吗?这就是学生呆滞思想的来源。

刘老师这个环节的设计,巧妙地把对诗词的理解、诗词的背景、诗人的处境融入这个学习活动,不仅杜绝了知识灌输,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维持学生学习。通过学生交流反馈,我们惊讶地发现,学生是能学习,会学习的。当他们把自己理解匹配的诗歌原句填写正确时,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理解、生活、生命联系起来,也同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共鸣起来。

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有效,做到学生学有所得;又要有趣,做到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习真实发生,持续进行,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挖掘知识本身魅力的“探险之旅”来。

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3)

刘恩樵

03/巧妙捕捉的认知冲突

当学生集*流诗词的“精巧构思”之“藏凶狠于凄苦”时有一个精彩的片断:

学生回答:诗的第二节写了“妇啼一何哭”,诗后就写了这个老妇说的话,我觉得她说的内容是围绕这个“苦”字,她说“三男邺城戍”就写了三个儿子去邺城驻守,然后说,两个儿子就因为战争牺牲了,就说了她的丧子之苦。然后,写了她的家里,只有这个吃奶的孙子和他的母亲,并且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觉得,这个写了她的生活的苦。最后,她又说,虽然我老妇年老体衰,但是,我愿意跟你连夜回营,去服兵役,写了百姓的兵役之苦,因为一个老妇,首先,她是一个妇人,还年老体衰,这个兵役是很繁重的。

刘老师追问:你读出这么多苦,太厉害了,那么,文中有没有写到“吏呼一何怒呢?”

学生:写了。

老师:在哪儿写的?

学生:在第二段“吏呼一何怒”这儿。

老师:除了第二段这儿写了“怒”字外,哪儿还写了呢?怎么诗中写了那么多老妪之苦,却没有写吏的凶狠,我们应能感知到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写法。杜甫把官吏的凶狠都隐藏在哪儿去了?

学生:隐藏在老妪的话里。

老师:太好了,同学们,老妇的苦正反映了官吏的凶恶,我们看上去,看不到官吏的凶恶,但是我们读老妪的话就能读出什么呢?

学生:读出官吏的凶狠。

老师:这就是一种精巧的构思——“藏凶狠于凄苦”。

刘老师的语文理想课堂总是充满了张力,来自什么?他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追问引发学生去思辨与探索,这需要他对教材进行深而广的解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馈可以游刃有余地回应,这需要他极专业的课程实施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穿越、思考,这需要他高度敏锐智慧的调控能力。有时遇山架桥,顺水推舟;有时追问质疑,打出常轨。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由晦暗走向豁然,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皱眉、茫然、释然、惊叹的螺旋上升的状态,我们在课堂上就必须善于捕捉机会,诱发“认知冲突”,点燃问题火种,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乐此不疲。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几个教学细节足见一位特级教师是如何练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老师无数的精彩课例告诉了我们:课堂教学达成专业必须以日以年的刻意练习与十年如一日的专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由“胡乱的漫步”走向“专业的舞步”。刘老师说:“理想课堂教学艺术的根本处,要坚守学生核心素养,要坚守学生学习活动,要坚守创意设计。”刘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每一节课都在为构筑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厦添砖加瓦。

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4)

作者:何刚

编辑:吴文琴

审核:王娜 柳静

石壕吏的课堂实录,石壕吏课堂实录宁鸿彬(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