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真实生平,历史上的真实的刘伯温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9 12:06:08

刘伯温真实生平,历史上的真实的刘伯温(1)

大明王朝开国元勋中,最富人格魅力的人无疑是刘基刘伯温。

经过数百年来人们的渲染和歌颂,刘基已经成了神一般的人物。

但是,我们通过史料回望刘基的一生,发现他的最后结局并不妙。

刘基从至正十九年(1359年)到应天投奔朱元璋时算起,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的时间有七年半;而从大明开国到默然辞世,时间也刚好是七年半。

两段时间相加,共为十五年,但是,在这漫长的十五年内,刘基实际担任官职的时间不到五年,仅为其中的三分之一时间。

而以大明开国以后算,在七年半时间内,刘基任职不足两年半。

这不足两年半的时间内,刘基的职务为御史中丞。

其中,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被革除过一次,不过,在该年十一月就复职了。

到了洪武三年,因为身上背负有“仕元”(在元朝做官)污点,在朱元璋大力宣扬“忠君”思想下,被列入“不忠”问题人士,官职于该年八月再次被革。

虽然在洪武三年(1371年)十一月的大封功臣元勋中,刘基得封三十六个爵位中的最末一位,为诚意伯,但却是有爵位而无官职,因此,在洪武四年(1372年)就被打发回乡了。

洪武六年(1373年),因为“谈洋王气”事件,刘基被诬,不得不于该年秋七月入朝“引咎自责”,向朱元璋交待问题。

朱元璋虽未夺刘基诚意伯之爵,却夺了诚意伯的禄。

并且,此后年余,刘基被软禁在京,有家不能回,在朝无职事,徒以诚意伯空名随朝陪侍而已。

刘基自幼体弱多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四十岁已“齿脱头童(秃)”,且患足疾。

洪武元年被革职短暂回乡的日子里,该年五十八岁,他写了一首《老病叹》,称“我身衰朽百病加,年未六十眼已花。筋牵肉颤骨髓竭,肤腠剥错疮与瘸……”

洪武七年(1374年),在孤苦愤懑之下,身体健康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刘伯温真实生平,历史上的真实的刘伯温(2)

该年,他在送宋濂次子宋琏(字仲珩)还乡时,作有《送宋仲珩还金华序(并诗)》,其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了这样的描绘:“予须发已白过大半,齿落什三四,左手顽不掉,耳聩,足踸踔不能趋”,可见是病痛缠身。

洪武八年(1375年)元旦,群臣庆贺新年,刘基随喜写了一首《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诗云: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旗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霄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

从臣才俊俱扬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诗极力夸赞翰林院的文友风华正茂,才思敏捷有如扬雄、司马相如,最末一句突然悲叹起自己的“白首无能”来。

的确,政治上得不到重视,而年龄和身体状况都摆在那里,人生落幕,指日可待。

而在一个月之后,刘基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回乡养老。

这,可以从宋濂的《恭题御赐文集后》里看得出。

话说,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二日,朱元璋的《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卷刊成,分别赠了韩国公李善长、中书右丞相胡惟庸每人一本,准备再赠一本给宋濂。

当日宋濂入宫,受书后,记下了当日觐见皇上的全过程,题为《恭题御赐文集后》。

《恭题御赐文集后》现收录于《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七。文中标明,记的是“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春三月壬辰”事,而在《金华丛书》本《宋学士全集》中,文末尚有“是月三日癸已午时具官臣宋濂盥手谨记”十七字。

但是,查洪武八年三月,并无壬辰、癸已日。即《恭题御赐文集后》里所记的壬辰,当为二月二日;“是月三日癸已午时具官臣宋濂盥手谨记”的癸已为二月三日。

我们且来看看洪武八年二月二日,朱元璋召见宋濂时都做了些什么事、说了些什么话。

《恭题御赐文集后》记: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春三月壬辰(应为二月壬辰,即二月二日),皇帝御乾清官召见我,问前御史中丞刘基何日启程返乡,我以翌日(即二月三日)对。皇上继而又问起刘基的病情、以及是否自己可以支撑回乡等等。我将我所知道的全部相告。彼时刘基患有霜露之疾 (语出《史记•公孙弘传》,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即感冒),皇上怜悯其为开国旧勋,特降手敕,令起居注郭传宣示,御赐其还乡养老,但皇上终究觉得有些地方照顾不到位,这才召我前来详细询问。询问完毕,皇上步出官门,我紧从其后。至丹墀,皇上忽然对内史张渊说:“汝往取新刊文集一部,赐学士宋濂。”我赶紧谨叩头谢。张渊把我带到典礼纪察司,对司副李彬传达了皇上的话,把我的名字记录在一小册子上,才开始颁授文集。此文集系皇上御制,凡三秩,虽然刊印完成,仍秘藏禁中。当时受赐者唯太师李韩公善长、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与我共三人,所以内臣才会如此恭谨也。

从这段记载里,透露出许多关于刘基的信息。

一、刘基患上了感冒,朱元璋降手敕让他回乡养病。

二、刘基计划离京南归的日子是二月三日

三、朱元璋关心刘基的病情,特召宋濂询问了一番。

四、朱元璋文集印成,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但没有刘基的份。

另外,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中提到的由起居注郭传向刘基宣示的朱元璋手敕,现保存在《高皇帝御制文集》中,题为《御赐归老青田诏书》。

这份诏书对刘基的功过作了全面的评定,意在说明朝廷对刘基的奖罚正确、宽严得当。

刘伯温真实生平,历史上的真实的刘伯温(3)

让人耸然动容的是最末一段,为:卿今年迈,居京数载,近闻老病日侵,不以筋力自强,朕甚悯之。於戏!禽鸟生于丛木,翎翅干而飏去,恋巢之情,时时而复顾。禽鸟如是,况人者乎!若商不亡于道,官终老于家,世人之万幸也。今也老病未笃,可速往栝苍,共语儿孙,以尽考终之道,岂不君臣两尽者欤!

从文字上看,朱元璋还是很重感情的,叮咛嘱咐,让刘基“速往栝苍(指刘基老家),共语儿孙”,“以尽考终之道”“君臣两尽”。

如果说刘基回乡的计划不变,那么,他应该是在二月三日动身了。

刘基在青田老家去世的日子是四月十六日。

即从二月三日到四月十六日,中间隔了七十三天。

这七十三天中,史书没记载有什么关于刘基的故事。

如果不是有人从中故意弄什么妖蛾子,应该说,刘基是自然死亡,属于善终。

但是,现在我们读所有的史书,包括《明史.刘基传》、《明实录.刘基传》黄伯生《行状》、张时彻《神道碑铭》,都写刘基是被胡惟庸下毒致死的。

为什么会这样?

一切都是朱元璋搞的鬼。

刘基死的时候,《明实录》没记载朱元璋有什么反应,虽然《明实录.刘基传》提了一句“上痛悼之,赐遗甚厚”,但完全是官样文章,虚的,并不能当真。

相较之下,曾在洪武元年与刘基一同担任御史中丞的章溢在洪武二年夏去世时,《明实录》就记载有“讣闻,上甚悯悼,乃亲撰文,遣官即其家祭之。”

看,“亲撰文”、“遣官即其家祭之”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句话,刘基之死,当时并未引起朱元璋的过多注意,直到四年之后,即洪武十二年才被提起。

《实录》卷一二八《汪广洋传》记:至是(十二年十二月)御史中圣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上问广洋,广洋对以无是事。上颇闻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乃责广洋欺罔,不能效忠为国,坐视废兴,遂贬居海南。

为什么会在四年之后重提刘基之死呢?

刘伯温真实生平,历史上的真实的刘伯温(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