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宁①与华歆②,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⑤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②华歆(xīn):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乘轩冕:坐着车。轩:古代士大夫乘坐的车。冕:古代高官贵族戴的礼帽。轩冕是偏义复词。
⑤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评析】
席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坐具,席子并不接触地面,是要放在席上的。古人是席地而坐,前面放有小的矮几。饮食器皿、笔墨纸砚之类都放在上面。因为早期还没有发明凳子或椅子,人们日常的行为就是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坐是跪坐,就是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形容人劳碌辛苦,就会说居不安席。不同地位等级所用席子的多少并不一样,地位尊贵的人有专门为他设置的尊席。能共用一张席子的人,一定是关系非常亲密。
有道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道不同不相为谋,读书需要专心,更需要淡泊的心境。在管宁看来,读书就是让自己超脱于功利之外,加强自己的修养,向圣人看齐。从日后两人一隐一仕,都做到了极致来说,这时已经能看出端倪了。历史记载:晚年他常坐在木榻之上,一连五十多年没有席地而坐,屈膝坐的时间久了,被褥与膝盖接触的地方都磨穿了。他是一个拒绝做官,追求淡泊宁静,修养深厚的隐士。
华歆似乎缺乏定力,老是被外界诱惑。但历史上的华歆也不简单,曾任曹魏的相国、太尉之职。历史记载华歆和同僚避难路上,有老人要随同。别人出于同情,让老人随行,只有华歆说不行。并解释道:现在我们身处患难之中,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接受无缘无故接受一个陌生人,将来如果出了事,难道半路再扔下他。但众人不听。走到半路,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只有华歆说,既然让他随行,现在又抛弃他,这是不义。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可见华歆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