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而实际上张生赴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满庭芳]以下四支曲子又由红娘供食生发出莺莺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是多么想与张生“举案齐眉”、“共桌而食”啊,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由于母亲在场,她不能与张生亲近,只能是“眼底空流意”而已。一个“合”(应该),一个“空”,表露了莺莺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的不满和怨愤。而老夫人之所以要逼试,主要是由于门第观念和功名富贵思想,所以莺莺又进一步把怨恨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藏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长亭送别
第三层次写宴后将别时莺莺对张生的赠言和叮咛。宴会结束,离别在即,因此这一层次不再从眼前事物着笔,而从设想别后写开去,表现莺莺对未来的忧虑,对坚贞爱情的要求,以及对张生的无比关怀。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得官另娶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莺戴口占一绝,以示己忧。同时,莺莺又以女性的细心和温柔,对张生的衣食住行详加叮咛,表现了对张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另一方面,莺莺也预想到离别以后自己的痛苦将会更加巨大:一个人哭哭啼啼地回到家中,傍晚闷倚西楼,眼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夜里翠被生寒,是何等寂寞冷清!现在还有人可以对之诉苦,以后纵有满腹苦情又向谁诉说?只有泪流如河了。但是只要有张生的爱情,再大的痛苦她也能忍受,张生的爱情是她唯一的希望和生命。
长亭送别
因此她反复叮咛张生不要“停妻再娶妻”,不要“一春鱼雁无消息”,不要“金榜无名誓不归”,不要沾惹异乡花草。这是莺莺与张生离别时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话语,它深刻地表明,封建势力不但造成青年男女的相思离别,而且也有完全破坏他们爱情的危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妇女的精神负担更加沉重,她们的命运更加不幸。
第四层次写张生走后的情景。作品紧扣眼前景物,描写莺莺的孤寂和愁闷。张生渐渐远去了,他绕过青山,转过疏林,淡烟暮霭遮蔽了他的身影,莺莺伫立在寂无人声的夕阳古道上,远处传来了张生的马嘶声。多么难忍的寂寞和冷清!莺莺终于不得不上车回家,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最后以无限的烦恼总结全折,再一次强调突出了全折的基调,感情浓郁,力重千钧。
长亭送别
《西厢记·长亭送别》刻画人物心理感情极为细腻、丰满、真实、动人。作品多侧面地描写莺莺极为复杂的内心感情,其中有离别相思的巨大痛苦,有缠绵缝绻的无限深情,有无微不至的细心关切,有因爱极痛极而产生的埋怨,有对未来前途的忧虑,有对功名富贵的蔑视,有对封建礼教的憎恨……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具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