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朝阳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西厢记·长亭送别》以优美的抒情诗的语言刻画了莺莺缠绵徘恻、复杂微妙的内心感情,表现了到建礼教给青年男女造成的巨大痛苦,反映了封建礼教与青年男女自由爱情的深刻矛盾。
王实甫
《长亭送别》写高别之情并然有序,层次分明。它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写莺莺和张生去长亭路上的感触。作品紧扣途中景物,抒写莺莺恋恋不舍的缝之情和内心痛苦。
莺莺一上场就说:“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下面的唱词就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八个字加以生发。作品首先用〔端正好〕一曲描绘了一片萧瑟的秋景。深秋的天空碧云沉沉,如同莺莺那暗淡沉重的心情。广阔的大地上黄花憔悴,不禁使人联想到“人比黄花瘦”的离人的愁苦形象。凉飕飕的西风增加了离人的凄清,北雁南飞正如张生远行一样,更添离人一分悲伤。只有那经霜的枫叶象喝醉了酒一样一片通红,然而在离别亲人的莺莺看来,那却是痛苦的血泪所染成。这段曲词情景交融。它一开始就创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和悲伤的感情,为全折涂上了底色,奠定了基调。
长亭送别
接着,〔滚绣球〕一曲又联系途中景物描写莺莺对张生的恋恋不舍之情。莺莺刚与张生结合就被迫分离,相亲相守的时间太短了。痴情的莺莺,看见路边飘拂的柳丝,恨不得用它拴住张生的马,留下张生;看见西边的树林,又恨不得请它挂住西斜的太阳,让时间停止流逝,永远象现在这样与张生呆在一起。莺莺的车儿紧紧地追随在张生的马后,她多么害怕张生离她而去!
然而,莺莺那天真痴情的幻想毕竟不可能实现,张生还是要走,十里长亭就在眼前,莺莺不禁寸心俱碎,玉肌顿减。她这种痛苦之情,别人难于理解,所以红娘问:“姐姐今日不打扮?”下面〔叨明令〕一曲,不但写眼前由于离别之痛面无心打扮,而且进一步预言分别之后生活的凄清和痛苦,从而更深化了对莺莺内心感情的描绘。
长亭送别
第二层次写莺莺为张生钱别的情景。作品紧扣宴上的把盏、供食,描写莺莺的痛苦和怨恨之情。作品先用〔脱布衫〕、[小梁州〕二曲,描写为张生把盏时张生的情态。在西风黄叶、寒烟衰草的萧瑟秋景中,张生“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那无精打彩、愁眉泪眼的情态,表现了张生忍受着巨大痛苦。由于元杂剧只能以一个角色主唱,所以这里通过莺莺的唱词,由莺莺的眼光描写张生的情态,这样既写了张生,同时也表现了莺莺的感受,具有一举两得之功。接着,作品又用三支曲子抒写为张生把盏时莺莺的复杂感情。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