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月光曲的教学反思及建议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1:27:45

2.完成《语文作业本》P83第5题的第3小题。

月光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月光曲的教学反思及建议(9)

3.(选做)听《暴风雨奏鸣曲》,想象画面,和伙伴们交流。

月光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月光曲的教学反思及建议(10)

课例点评

语言 想象 朗读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小学 蒋清锋

《月光曲》是统编义务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文文路清晰,语句优美。这是一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体的好文章,它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把读者带入到如梦似幻的美妙艺术境界中。

一、关注单元统整,明确学习重点

统编义务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编排的,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不管是在人文主题还是在“语文要素”方面都具有“统整”的特点。因此顾老师在这节课上就是以单元“篇章页”为导入的,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大致的了解。乐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对于音乐欣赏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在第9自然段中借皮鞋匠兄妹俩的想象表达出来,可谓“言中有画,画中有曲,音画共美,言意共生”。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去感受艺术之美,渗透艺术审美。

二、落实语文要素,体会艺术之美

我想用“语言 想象 朗读”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顾老师呈现的《月光曲》。顾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比如幽静、清幽、恬静三个词语的辨析,顾老师组织学生在认读之后,设置了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填入词语,在交流时,顾老师以“你为什么这么填”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个单元的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因此,顾老师的课堂中,她紧紧地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第9自然段时,顾老师带领学生先聚焦了月亮初升这一句话,组织学生想象画面并个性化表达后,迁移运用到后两幅画面,并以“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这样的想象是松弛有度的。

这一节课的朗读是贯穿始终的,是最为核心的学习策略。从读的形式来看是非常丰富的,从一开始的自由朗读到默读,从指名读到小组合作读,从跟着画面读到配乐诵读,形式多样,其中最为亮点的是小组合作朗读,顾老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在之前单个句子的想象画面过程中,学生已经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但是没有对比,就不能更好地呈现语势的变化。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势必要考虑互相配合之下,应该怎样把画面中所包含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在展示的环节,顾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这个评的过程又是把朗读、语言文字和想象画面关联了起来。

三、双减政策落地,优化作业使用

今天的课堂中,习题的选择和介入的时间都恰到好处。两次习题的介入都能够巧妙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之中,作为一项驱动性的任务推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又作为一个文本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感悟语言。在第二次完成作业本时,顾老师问: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又进一步把习题的价值最大化了。基于导图谈喜欢的理由,指向的是语文要素的落实,学生势必会再次回归到课文语言文字本身,并在脑海中再次浮现三幅画面的动态美景,这是画面美的比较;学生从语言文字及想象到的画面反推到《月光曲》的旋律,这是音韵美的比较。继而在层层朗读中,进一步来加深感受。因此,我们认为像这样的《语文作业本》和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

整堂课,体现了嘉兴小语一贯坚持的“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