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是@ALHAGO,用AI带领大学一起学习古诗词。
【诗词赏析】
###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通经史,曾任职于南宋朝廷,后遭贬谪,长期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职,晚年则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别墅,过着隐居的生活。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语言雄健激昂,情感深沉热烈,内容丰富广泛,被誉为“词中之龙”。
### 翻译
明月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送来了远处的蝉鸣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 注释
* 西江月:词牌名。
*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 鸣蝉:蝉叫声。
* 旧时:往日。
*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 见:同“现”,显现,出现。
###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全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围绕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词中通过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蛙声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夏夜。同时,通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表现出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词的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两句,却把这些平常景物写活了。鹊儿惊飞,蝉儿高鸣,这既是夏夜的特色,也写出了夜行的特点。它使人感到清新、愉快,同时,这两句也点明了“半夜”的时令和“夜行”的特定环境,把景与情、情与境揉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的下片写雨,用的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样简练的语句,既写出了乌云密布、星稀雨疏的特定环境,又写出了词人骤逢阵雨时那种既惊且喜的心情。一个“忽”字,把这种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词人又抓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一生活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心情。从“旧时”二字可以看出,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溪桥”。等到想起来,忽然抬头一看,“溪桥”就在眼前,路已转到了昔日那社林旁边、旧时那茅店旁边了。这里的“忽见”,与前文的“忽惊”、“忽鸣”等字遥相呼应,使词显得结构严谨,毫无零乱松散之感。
这首词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夏夜,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同时,词中也流露出词人因遭受打击而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全词情景交融,优美动人,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