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那他的书法是绝对不能差的,更何况他还有王羲之这样优秀的一位老师,于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王献之的字总算是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距离到达父亲的水平还是远的远,而王献之也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他并没有着急,反而更是沉下心来好好练字,立志要把字练好。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的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更是十分欢喜,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已经有了手劲,于是对他更是悉心培养和教导。
一天,王献之和哥哥来到了集市上,他们看到一个卖扇子的,就凑了过去。商人把一把扇子递给了王献之,问他要不要买。没想到王献之说:"哎哟,你这扇子上的字写得太难看了。"
商人怒了:"胡说!难看,你写一个试试。"
哥哥劝王献之:"献之你就别胡闹了。"
王献之不服气地对商人说:"写就写,有什么了不起的。"
商人说:"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
商人支起桌椅板凳,王献之就当众在扇子上题字。写完后,大家纷纷说:"好字啊!"
商人也钦佩地说:"真是刚劲有力,大家风范哪。"
后来有一天,王献之向父亲讨要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就这样,王献之听取了父亲的建议,为了能够把字练好,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每天都刻苦练习,最后王献之真的用完了这院里十八个缸中的水。到后来,他也同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了名震近代的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代影响很大,他与父亲王羲之齐名,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双王"。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而王献之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培养,在书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书法上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