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大书法家,他们是父子俩。
爸爸叫王羲[xī]之,儿子叫王献之。
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爱好书法,他见到父亲的字写得那么好,天下闻名。他真是又自豪又羡慕。
于是王献之每天写呀写,练呀练,用了好多好多的纸,磨了好多好多的墨。
这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拿给爸爸看。
爸爸点点头,没说什么,拿起桌上的毛笔,随手在"大" 字上添了一个点儿,“大”字就变成了“太”字。
王献之把这幅字拿给妈妈看。
妈妈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指着"太" 字上的那个点儿对他说:“我的儿子练习写字,光磨墨就用了三缸水。我看呐,只有这一点写得像你爸爸。”
听了妈妈的话,王献之好泄气呀!他对妈妈说:“这一点是爸爸刚才加上去的。”
妈妈听了鼓励他说:“别灰心,咱家还有十八缸水,你只要用完它们,字就练成了。”
从此以后,王献之每天练习写字,从日出写到日落。水缸大,水缸深, 比不过王献之有恒心。
五年过去了,十八缸水用完了。勤学苦练的王献之,成了跟爸爸一样著名的书法家。
*文字部分来源于《幼儿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