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古诗词赏析,关于赏月的古诗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6:35:30

我国最著名赏月的一诗一词,当数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宋朝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节,再次欣赏,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两者是否有某种高低?

就我现在的感觉来看,尽管苏轼的《水调歌头》通俗、简单,更加容易记忆,我自己却更加偏重《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为何该诗能够受如此赞美,我以为,它有最为闪光的两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之所以闪光,是由于它体现的终极关怀精神,它启人遐想,经久不衰。这是一种对于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探索。尽管这种探索,古人早已有之。例如:

屈原之《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曹植之《送应氏》:

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霜。

阮籍之《咏怀》:

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

直至苏轼之《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在这些终极关怀之中,气势磅礴者,非屈原莫属。苏轼之遐想,关于月宫去居住的换位体验,也非常熨贴,最后两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道出人类相处之真谛。人类不管如何纠缠,但谁也离不开谁,息息相关……

但就“通心”的意蕴,情思的沉淀和深度,则应该首推: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诗人站在人类的角度,当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谁注意到这个天体呢?而不只是随便看看。

“江月何年初照人?”,在意境上又深了一层,月亮早就照耀地球了,早于人类的诞生,所谓“初照人”,则是人类诞生之日才会有的事情,这又是在哪一年呢?

在创作之时,张若虚体现出比苏轼更大的能量状态以及时空的维度。苏轼当时写《水调歌头》,是在通宵达旦地饮酒之后,尽管有诗性,但饮酒过多,会不会影响他的灵感状态,诗意状态,乃至智慧状态,通心力状态?

凡是好作品,总是能够激起再创造,《春江花月夜》就是如此。我的一些小诗,就是受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问之灵气熏陶。例如,描写形成于14—16万年前的湛江玛珥湖(湖光岩)的诗:

《穿越时空的遐想》

……

度过了寒冷的冰河时期,

一个智人在水边久久站立。

你是在琢磨如何捕捉湖里的鱼儿?

还是在感受风景的秀丽?

之前,是否还有晚期直立人目睹了当时的奇迹?

当大自然的水与火在高温中冲撞、喷发,

你是已经能够感到壮丽,

还是感到仅仅感到恐惧?

……

又如,《钟爱夕阳》

为什么如此钟爱夕阳?

究竟为什么总是使我久久彷徨?

夕阳是太阳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夕阳是太阳一天中与人类最亲近的时光。

“辉煌”和“亲近”二者似乎难以得兼,

地球上有何人最早把它们整合、发扬?

夕阳的沉没过程非常匆忙,

给人的震撼却引入陶醉于天老地荒。

——这一伙山顶洞人的洞口恰好对准夕阳,

站在洞口的那位是否产生过用你来点燃柴火的幻象?

这一位尼安德特人在迁徙的路途中离群停下了脚步,

黄昏时是由于疲倦,还是被美感袭击近乎发狂?

……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月古诗词赏析,关于赏月的古诗词(1)

赏月古诗词赏析,关于赏月的古诗词(2)

赏月古诗词赏析,关于赏月的古诗词(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