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励志故事,十个成功商人励志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6:57:56

在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上正街街口,有一个经营了20多年的烤饼摊。在这里,乡亲们不仅吃上了用当地传统方法烤制的葱油饼,更被“饼嫂”邹爱华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动着。

邹爱华自幼腿部残疾,需要依靠板凳、木棍支撑行走。但多年来,她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把两个女儿送进大学,而且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多名残疾亲属,她还热心公益、帮助邻里,成为大家心中的“星辰妈妈”。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十个成功商人励志故事(1)

在炕锅前劳作的邹爱华

一口炕锅撑起一个大家庭

谈起开始做葱油饼的缘由,邹爱华直言实属无奈之举。

1984年,邹爱华结婚了,面对她的是同样身体残疾的家人:丈夫和二伯哥均患有先天性聋哑,二嫂患有精神障碍。从嫁过来那天起,邹爱华就和丈夫承担起照料二伯哥一家的重任。

只要二伯哥、嫂子生病住院,在床前照顾的总是邹爱华夫妇。随着年龄增大,邹爱华双腿越发无力,行走越发不便,但只要二伯哥有事,都竭尽所能帮助。

结婚三年后,她从镇上医院抱养回来一名女婴。“孩子早产,生母没法养活想送人。我们家里条件不好,怕孩子跟着吃苦,本不想要,可看见孩子的样子,我就心软了。”

没有母乳她就买奶粉,当时她做缝纫,丈夫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发下来,首先买的就是奶粉。但因为孩子早产,体弱多病。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邹爱华常常医院家里两头跑。直到孩子11岁时,女儿身体健康了,她才决定生下自己的孩子。

谁知,小女儿出生不久,邹爱华的丈夫下岗了。倔强的邹爱华不等不靠,在自家门口支起一口炕锅,做起传统面食生意,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被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为“饼嫂”。

在邹爱华和丈夫的辛勤努力下,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顺利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如今,大女儿已成家立业,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小女儿正在读研,打算继续攻读博士。

“外孙叫书博,外孙女叫书研。”邹爱华说,自己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一直是班长,但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她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她希望孙辈能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热心公益温暖邻里

今年,邹爱华60岁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丈夫出摊,她负责烧锅,丈夫负责做饼;晚上6点多收锅回家后,他们还要和面、洗葱等,为第二天做准备,歇下来时就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现在家里还有很多开销,我们多做一点,就能让家人们生活的更舒心。”邹爱华说,她也不想让烤饼摊的老客户扫兴而去。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十个成功商人励志故事(2)

邹爱华的烤饼受到乡亲喜爱

她介绍说,一些老客户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为了吃上家乡的味道,不少人开着车从外地赶来,“如果他们买不到饼,我就感觉特别对不起他们。”为了大家方便,如果需要,她还通过快递寄给大家。

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大家庭,邹爱华多年来还特别热心公益,每次社区志愿者协会有活动,她都会主动报名。2016年至今,邹爱华一家先后参加交通维护、义卖、禁毒宣传等志愿活动近50次。

平日里,街坊四邻也喜欢找热心又乐观的邹爱华帮忙,大家习惯了外出时把备用钥匙留在她家,家里出现矛盾了也会找她来帮忙调解……时间长了,大家给她了一个亲切的称号“街长”。

“石牌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我只是其中一份子,在帮助别人时也快乐了自己。未来,有空时我想多做一些公益。”邹爱华说。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邹爱华有两个。但因为上学、就业,女儿们现在都不在她身边。每当想念女儿时,她就翻开“百宝箱”,里面有女儿们上学时写的作文、演讲稿和离家后寄回的家书。

大女儿在演讲稿《一锅葱饼撑起的蓝天》中写道:“虽然母亲腿脚不便,不如常人走的轻快洒脱,但蹒跚的脚步走的比任何人都稳、都远、都有力,走出了一个家庭的乐观上进之路。”

如今,邹爱华依然无畏前行,她努力用自己的微光温暖身边的人。她说:“邻居们都说我和丈夫的姻缘是天作之合,他是我的腿,我是他的嘴,我们互相支撑,不管遇上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光明网记者邱晓琴/文 荆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 光明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