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课文思维导图,詹天佑课文课堂笔记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9:05:16

《詹天佑》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课文语言生动感人,既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范文,也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佳作。

教学中,第五自然段的“开凿隧道”是学生理解的一处难点。我通过画简图,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按照“抓主干、理枝叶、明原理”的三步教学法进行。首先,我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青龙桥附近的地势怎么样?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什么线路?火车爬陡坡的具体经过怎样?“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在哪里?

学生通过阅读,都能按照课文内容具体回答。这样就大体理解了课文“主干”。接着,我在黑板上画简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正常方位,循着课本的具体介绍,“北上的列车……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一步步画出下列简图(见最下方)。

我强调: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是指整列火车过了岔道口,也就是后边推的火车头也过了岔道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原先推的火车头向西北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我让一名学生按黑板上的简图,复述一下列车的前进经过,他复述得很好。这样一来,学生都能理解“人”字形线路的形状,可以揣摩出火车行进的线路。这样,学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枝叶”。

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设计就能爬上陡坡?”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他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其空间概念较模糊,难以真正弄懂其中的设计原理。这时,我进一步举例形象说明:梯子搭在屋檐上,坡度(为A)这么大,把梯子搭在比房子矮些的墙上,梯子着地点到墙的距离与到房子的距离相等,坡度(为B,B一定小于A)就要小些;再从墙上和屋檐搭一个梯子,坡度(为C,C也一定小于A)也不会很大。这样,人们从地面上到墙上,再从墙上爬到房顶,就比从地面直接上到房顶容易得多。我们平常上房,当然不会架两个梯子,但是,如果没有梯子,我们从地面爬到墙上再上房是司空见惯的。列车爬陡坡的“人”字形线路,就是这个道理。这时,我强调说:“同学们可以通俗地理解,火车爬陡坡,先是爬一半坡,过了岔道口,再爬另一半坡。”

为启发学生的思维,我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见过这样的设计吗?你去过百货大楼吗?你上过楼梯吗?有这样‘人’字形线路设计的楼梯吗?”通过一步步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我点拨说:“那种‘打折’的楼梯,都体现了‘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这时,学生都有切身感受,能真正体会到这种“人”字形线路的妙处所在,真正体会这一创举的伟大之处,可以看出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于是,我大胆地推测说:“总工程师詹天佑可能从‘楼梯’中受到启发,‘人’字形线路原理一定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