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一篇经典课文了,很多人都有记忆,但说实在话,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似乎不太好,因为它记载的事情很无趣。前几天,我的一位同事还说,小时候特讨厌这篇课文。
尽管课文不是很有趣,但是《詹天佑》课文在内在的条理、架构及语言上却能经得起严格的审定、挑刺、琢磨,当细读几遍之后,深感课文中的语句精炼而到位,几乎无刺可挑。
它令人感到无趣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精炼的语言看不到一丝冗余的趣味信息,这也是经典的一种通病。当经典到了字字珠玑的时候,那么,它能够被普通接受者以消闲的态度去品味它的余裕之处也所剩无几了。
但《詹天佑》作为一篇起承转合、用语精准的课文是称职的,特别在今天中国被称作“基建狂魔”而站在世界的中心舞台上的时候,《詹天佑》里透露出的最初的捉襟见肘的基建困境,却由詹天佑用勇毅精神突围而出,打出中国人的骨子里的精神质量与力量,更能衬托出今天的中国在这样的发展态势里,融入了一种什么样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撸起袖子加油*历史积淀与传承。
詹天佑当年的荜路蓝缕的创业之难,集中在国家体制环境、社会整体氛围、技术力量储备包括人员素质,这一切都是《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传主,所必须面对、廓清与挑战的。课文里写出的一个顶天立地的詹天佑,却处处折射的是时代对他的牵制、束缚与打压,正是在这样围困万千重的基建逆境中,詹天佑*出血路,凸显出中国基建未来必将具有“世界当惊中国殊”的豪放气魄与气度。
正是因为《詹天佑》里,潜藏着中国建设的未来异军突起的密码与伏笔,所以,《詹天佑》这篇课文一直没有被淘汰出语文教科书,基本都以它的不温不火、温文尔雅的姿态,存在于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
目前,《詹天佑》这篇课文放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没有把它作为一篇精读的课文,而是放在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其用意,是为正式的课文提供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