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郑振铎,怎么都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王世瑛。
王世瑛是郑振铎的初恋,也是他痴情一生的女人。可就因为他的自卑和退却,爱神的祝福最终离他远去。
郑振铎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他正直热情,精力充沛,在文学界涉猎众多,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还是一名中科院院士。
郑振铎虽生于温州,但祖籍是福建长乐,因此他经常以“生在温州的福建人”自居,在许多著作中都会标上“长乐郑振铎”。
郑振铎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学时,时常参加福建同学组织的老乡会、抗日联合会。正是在一次同乡集会上,郑振铎遇上了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求学的王世瑛。
郎有才,女有貌,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吸引,很快难舍难分,双双坠入爱河。不过,并没有什么“两个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问题出在王世瑛父母身上,当然也与郑振铎和王世瑛他们的性格有莫大关系。
“我们王家在福建是有名的世家,家有恒产,代代为官;你的父亲是教育部的主事,你自己又是个大学生,这个人绝不会成为我们王家的女婿,你不要再和他来往了。”
这是王世瑛的母亲在了解到郑振铎的寡母在温州靠做针线活度日时,对王世瑛所下的通牒。她觉得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不可能结成亲家,两个年轻人也根本不可能幸福。
得了这个“判词”,王世瑛无法跟母亲取闹,因为母亲说的是实情,而且母亲也确实是为她好,她只好看郑振铎的态度。
郑振铎呢当时还没什么名气,收入也很低,他自认为将来自己会有一番作为,但是自小家贫所带来的敏感和自卑,让他无法在人家面前拍胸脯下保证,言之凿凿地说将来一定会幸福。
自此,两人相见再没了以前的亲密无间、如沐春风。郑振铎总是不自觉地沉默和叹气,王世瑛看着他不自信的样子十分失望,鼓足的勇气也渐渐泄掉了,之后两人几乎再没联系。
半年后,郑振铎有了一次去王世瑛学校办公务的机会,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向王世瑛表明心意,诉说半年来的思念和爱恋。
但是在校园中,两人久久对望却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回到家后郑振铎十分后悔,又是写信又是托友人询问,两人是否可以重归于好。
但是王世瑛没有回信,她只是希望对方能站在自己面前,亲口说出他的想法。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郑振铎却迟疑不定,他怕遭到拒绝,怕她父母那里无法过关。他逃避了,他是感情的胆小鬼。
王世瑛万般无奈,也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写信告知郑振铎,“愿终始以友谊相重”,两人终有缘无份,从此分道扬镳,后来一个成为商务印书馆奠基人高梦旦的女婿,一个成为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嫂子。
但是郑振铎对这段感情十分珍重,王世瑛1945年难产去世后,他万分悲痛,在日记中写下“前尘往事,不堪思量”,并连续十三年,每年手持鲜花给王世瑛扫墓。
初恋夭折后,郑振铎一度茶饭不思,颓废不已,好友便安排他到上海神州女中兼职代课散心。在那里,一个叫高君箴的学生闯入了郑振铎的生活,而这个学生正好是郑振铎的老板高梦旦的女儿。
听说郑振铎对自己的女儿有好感,高梦旦欣喜若狂,他早就对郑振铎的人品和才学称赞不已。虽然高家也是大户人家,但他对“门当户对”毫不在意,他说:“穷,不怕,我的女儿要嫁的是年轻有为的人,而不是钱!”
1923年10月10日,郑振铎与高君箴在上海举办了婚礼,一个工作繁忙,一个是贤内助,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虽然郑振铎在情感上的表现让人有些失望,但他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却总是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帮助他人。他任《小说月报》主编的时候,做了许多文学界的“大事”。
他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发掘新作品,为当时的国内文坛老少大开方便之门,给巴金、叶圣陶、熊佛西、耿济之等人的作品写过序,还在《小说月报》中推荐过鲁迅的《呐喊》,老舍的《老张的哲学》。
除了国内,他还放眼世界,在《小说月报》中大力推荐、翻译外国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如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等,还发表《俄国文学史略》,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在当时五四青年中颇有影响。
他在印度文学推荐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让大家了解到了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从而争相模仿,促使二十年代的小诗和散文诗风行一时,至今他的作品仍是译本中的经典。
作为主编,他敢想敢做,大胆革新,在月报上出版了“泰戈尔号”“安徒生号”“拜伦号”等专刊,以这种新形式对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他还重视读者意见,刊登优秀读者来信,策划征文活动,让期刊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郑振铎与鲁迅号称是“南迅北铎”,他与鲁迅文学观点主张一致,希望文学是能够针砭时弊、真正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李健吾称他“永远是出生入死的先锋官,为追求理想而在多方面战斗的一位带头人。”
八一三事迹爆发后,中国的许多民间藏书楼、藏珍阁被毁,藏书珍宝大量丢失,有许多书出现在上海的旧书摊上,还有更多成捆的珍贵书籍要被卖给哈佛燕京学社、华北交通公司等敌伪机关,有流失海外的风险。
郑振铎听说后心急如焚,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抢购,没钱了就把自己的一些藏书卖掉还债。还说动当时政府拨出巨款抢购珍本图书,为国宝级历史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胜利后,郑振铎又心痛大量国画、雕塑作品流失国外,花了大量钱购买国画和陶俑,1948年基本完成《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可见他当时的收获之丰。
解放后,郑振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10月,郑振铎带领文化代表团出访阿富汗等国,飞机发生事故,他不幸殉职,享年60岁。
不管事业还是家庭,不管痴情还是激情,轰轰烈烈,纷纷扰扰,终随风而去,往事成烟。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我是老良不安分,爱自然,爱人生,爱平凡世界;以秃笔,游人世,记斑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