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何芳.实习指导小结和寄语[EB/OL].(2020-05-26)
https://mp.weixin.qq.com/s/r2WGuda60pQNE4D2ztOP8A
“拿着学位,带着教育精神,用一生实践来证明自己学过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实习”缘分太浅,尚未见面就要离别,真是令人唏嘘啊!我也写一点“实习指导感悟”,回馈大家的实习小结。
我说过,希望实习小结是1千至2万字,大家酌情处理。但没想到很多同学非常用心,不仅字数很多,而且图文并茂、思维火花四溅,让我非常佩服和感动!同时我也非常抱歉,不能够给大家进行精准评分,所以本班除了余靖、张洁莹、侯淑慧、薛雨辰在试讲小组中被鉴定为“优秀”,其他人都是“良好”。我之前不知道是等第评价、有优秀率,同时也意识到“我综合各方面数据来打分”无法避免个人偏好,所以最终按老师们的评价,给出略显简单粗暴的“结果评价”。在此感谢那些特别认真进行网络学习、制作了数量质量极佳“实习小结”的同学们,你们辛苦啦!教育是“反评价”的,我明白你们的努力,你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就是最好的分数。
这是一次特殊的实习,作为“新手小白”的我们,过去了也就翻篇了。但实习期间有些事情值得思考。比如,你们绝大多数人即将读研,小学教师的授课技巧可学可不学,但为什么很多同学会认真学习?我在零基础的背景下,第一次给本院本科生上课、第一次带本科生实习,你们见证了我稚拙的“第一只小板凳”。我为何要做这些陌生而不擅长的事情?实习选择的背后,反映的是同学们旺盛的求知精神,以及我泛在的好奇心。虽然好奇害死猫,但好奇也增长阅历和才干。不害怕学习、不害怕陌生和变化,就能不断找到人生“彩蛋”!
在我们实习期间,我**的夫人受新冠医疗挤兑的影响离世。但我的**在夫人火化当日,还能修改博士生论文!我的师爷潘懋元先生,以百岁高龄仍然活跃地参加网络学术研讨;我的另一位师爷顾明远先生,91岁仍然谙熟各种数字传媒技术,活跃在学术界和数字票友圈。你们的求知、我的好奇,在这些“大咖”面前都是小菜一碟。但其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反映出学者的“求知”特征,也反映出“教育学”学者的自我教育特征。对于他们而言,“努力求知、不间断学习”不是一幅枷锁,而是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抓手,是他们所喜爱的“求知型”人生。
你们后悔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吗?万一在“你导”影响下读了研究生,你们会后悔吗?如果很可能不后悔,如果你们不是太反感求知和未知,建议你们试一试“继续深造”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