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图片配图,朱自清的背影的视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2:20:36


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

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小满。

但作者毕竟小是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小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他却又释然。

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流连在无边荷塘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

他的学风和人格,杨振声描摹得最恰如其分:“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得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1. 朱自清和《背影》

朱自清背影图片配图,朱自清的背影的视频(9)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你站在原地不动, 我去给你买个橘子”当看到朱自清《背影》里着这句话的时候,满满的感动和父子情深。殊不知,这背后却藏着矛盾重重。

这得1915年时说起,朱自清父亲朱鸿钧在徐州做到“烟酒公卖局长”,这是个专管盐、烟、酒的肥差。

当时她在老家已娶了妾,偷摸着徐州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干起了“金屋藏娇”的事儿来。后到徐州上任又娶几房妾室,可关键是,朱鸿钧干这事之前,并未知会扬州老家的潘姓姨太太。潘姓姨太太赶到单位,闹得不可开交,还上了《醒徐日报》的头版头条。一时间,满城风雨。

于是父亲被革职了,又不得不找钱遣散各位姨太太,父亲偷偷把朱自清祖母祖上留下的首饰变卖才平息此事。

朱自清祖母知道后,因不堪承受家庭变故,本身就疾病缠身,竟被活活气死了。

朱自清与祖母的关系极好,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气愤不已,再加上奶奶的去世,此时心里可想而知。

朱自清背影图片配图,朱自清的背影的视频(10)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925年,朱鸿钧给在北大教书的儿子朱自清写了一封家书。在信里,他写到: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特别是那一句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那种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不禁悲从中来,回想着八年前自己离开南京到北京读书,父亲送他去浦口火车站,与其离别的情景,他提笔一鼓作气写下了那篇不朽的佳作《背影》。

最后一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感之怅惘让人唏嘘。

时间又过去了三年,朱自清以《背影》为题的散文集出版,书被寄到朱自清老家时,拿到书的朱鸿钧迫不及待地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着儿子的文章。

朱自清三弟朱国华在回忆父亲看到《背影》散文集的情景时说:

“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那一刻,这对积怨多年的父子,终于尽释前嫌。

朱自清背影图片配图,朱自清的背影的视频(11)


5


1948年6月18日,吴晗来到朱自清家,带来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这个时候,朱自清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是依然在《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朱自清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朱自清背影图片配图,朱自清的背影的视频(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