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计划,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8:56:17

备课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确定学年教学内容、学期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学时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一、制订教学计划

1.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东海县小学《体育与健康》统一编写的教案,明确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2.每位教师要依据《课标》,按水平领域(1-2 年级为水平一、3-4 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来划分。认真学习《课标》,教师通过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场地、器材)和学生情况,将课标规定的各类教材的内容和时数,科学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科学制订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并于开学一周内上交。各个计划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数量(含规定、限选和自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评价视点与标准。

3.各计划制定按“必学为主线,限学为根本,选学为特色”的原则,了解教授对象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学习内容及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并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配备、校本教材开发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情的自选内容。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1.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提前一周前完成备课教案。教案应包括:课次、上课时间、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安全措施,教学过程(包括:练习内容、时间安排、教学策略、学生活动与要求、组织形式、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练习强度)场地器材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设、课后小结等。

2.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有层次性,对同一单元教材的课时目标前后要有一定的递进性。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根据发展敏感期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确定具体的课时学习重点与难点,呈现教材的连续性。小学阶段强调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运动认知,奠定体能素质的发展基础。

4.课堂教学结构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5-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是教材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约占总时间的70%-75%左右;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练习和总结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0%左右。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5.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负荷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35%~45%,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40-5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110次/分~135次/分左右。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密度。

6.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阶段建议采用情境设置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运动游戏、运动竞赛发等。

附:

(一)体育课理论教案的编写要求

1.确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特点明确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制定全面、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2.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论课教学一般围绕一个教材进行学习,课的重点与教材的重点是一致的。一般教学目标确定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也就是教学的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该详细准备,尽可能讲得透彻。

3.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就是程序,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如何提问、时间如何分配等等,都应该预先考虑。教学方法的确定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避免满堂灌,使整堂课有讲有问,诱导性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允许学生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提问时应紧扣教学重点,难易程度要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正确的解答。因此,教师要对传授的知识必须正确理解,对补充的资料要核实,切忌一知半解。

4.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做到条理清晰,概括性强,文字精练,重点突出,正副板书布局合理,使板书起到强化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的映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后小结。每当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美中不足的体会,教师就必须进行课后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二)体育课实践课教案的编写要求

实践课的格式和写法采用表格式教案,按表格的规定填写。

1.确定学习目标。课时目标的确定首先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教学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必须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2.设计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这是编写教案的主体,先设计,后书写。

课的内容:设计课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如果一节课有两个以上的学习内容,则应先确定先后顺序,然后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找出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根据重点和难点考虑必要的诱导练习及辅助练习的方法。基本部分构思成熟后,可根据需要考虑准备部分的练习及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等。

组织教法:组织教法的设计比较复杂,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分组设计,分组轮换的选择;结合教法,什么步骤在前,什么步骤在后,采用何种队形练习效果最佳,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队伍的调动,如何利用场地与器材,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次数,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情感交流、安全措施、教学比赛、游戏规则及要求等等。

3.合理安排各项内容练习的时间和练习次数。课的各个部分时间主要是根据每部分在全课所起的作用来决定。以40分钟一节课为例,通常准备活动部分的时间是6-8分钟,基本部分的时间是27-30分钟,结束部分的时间是4~5分钟。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指课的内容一栏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来安排。

练习次数是指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的练习次数。安排时应根据课的组织及各项内容的教学时数来决定,确定练习次数要留有余地。

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应以该班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根据全课的安排、场地器材与气候条件,预设课的心率曲线、课中最高心率、全课的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预设的练习密度要达到35%~55%,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40-50%左右,平均心率要达到110次/分~135次/分左右。

5.计划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安排时,场地的运用要相对集中,尽可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器材条件。考虑成熟后,应在场地器材一栏内填写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的名称、数量、规格,以便课前准备。

6.课后小结。每个教师在课后将本次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等简明扼要书写在课后小结栏目中,以便今后的备课提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东海县小学体育集体备课手册》的教师在复备中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安全措施、主要运动技能及易犯错误动作,以便教学过程中能加以注意。

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把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补齐原教案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室内课理论课要有板书设计及相关辅助内容。

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学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学情的教法、学法及组织方式等。

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

5.调——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教学流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6.补---完善原有教案表格中的内容,如:教学中重、难点、安全措施、运动负荷(时间、次数、强度)、练习密度、平均心率、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写好课后小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