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是在公元前627年,在5年前,即公元前632年晋国还打了一场更加著名的城濮之战。一言以蔽之:争夺霸主!可以这么说,晋国为了争夺霸主,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远的不说,就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索要阳樊、温、原、攒矛四地就可看出。晋国地处太行山以西,若要争霸中原则必须获得太行山与黄河夹持处的某一基地作为立足点,这四个地方正好可以满足晋国的要求。可以说,晋文公之所以能在继位四年之后就击败南方强敌楚国,就是因为获得了阳樊、温、原、攒矛四地。
- “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县皮城。
- “温”,亦书苏,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南。
- “原”,在今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县西北
- “欑茅”,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刚刚继位。这时,周王室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王子带之乱”。周天子被王子带纠合的狄人军队击败,一路败逃到郑国的汜地(河南襄城)。晋文公闻变,立即发兵攻灭了王子带。周天子很高兴,于是便设宴款待晋文公。席间,晋文公提出了一个要求:向周天子“请隧”。周天子不肯,遂用以上四地做为赏赐。
- “请隧”:天子的墓有隧道通墓室,下葬时通过隧道将棺柩放入墓室,称隧葬。晋文公是诸侯,诸侯有羡道通墓室。二者的区别在于隧道全部在地下,羡道是半地下,露出地面。当然,普通人的棺椁是用绳子吊下去的,什么道也没有。
同时,郑国地处中原,乃是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无论先前齐楚争霸,抑或后来晋楚争霸,再者秦灭六国,郑国都是必须控制的地方。所以从大方向上来说,郑国是块烫手的山芋。若是被秦国攻灭,那么秦国无疑会取得一块飞地,可以与关中遥相呼应。这让晋国如何能忍受?
此外,秦国地处关中,欲进入中原一则可以走武关道,二则可以走崤函道。
武关道出口为楚国所控制,公元前635年,晋国为了满足秦国东出的要求,曾发兵联秦攻灭了武关道出口的楚国属国商密(今淅川荆紫关)。当然,这不过是晋国一石二鸟之计,一则可以平复秦国染指中原的激烈心情,二则可以利用秦国牵制楚国。可以看出,城濮之战以前,秦晋虽然表面交好,但是实际上却尔虞我诈。正是因为武关道出口连接着楚国,距离中原过于遥远,所以秦国最后还是冒了一次险:偷越晋国控制的崤函道,攻击郑国。
前文已述,晋国为了阻止秦国东出,曾故意将秦国导向武关方向。这恰恰是因为崤函道乃是晋国的命脉咽喉,轻易不可假手于人。所以,晋国不可能让秦军活着获得崤函道的第一手地理资料带回国内。当然,晋国发动崤之战也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告诉秦国,晋国才是中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