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读书日”感觉很有意义。因为市图书馆在“读书日”前夕,举办了“图书捐赠交流”活动。刚从泰安回来的我,还没来得及休息,赶紧将家里10余本闲置图书整理打包送到图书馆,也希望通过捐赠的方式,让其他人一同分享读书带给自己的充实与乐趣。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解决了人们闲置书籍处理的问题,通过分享、交流,以公益的形式为农家书屋或图书室丰富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更多人爱读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其实,自己也是受“书籍所累”的人。因为喜欢读书、买书,不知不觉间,突然发现自己的家里早已是“书满为患”了。书架上摆的满满当当,横七竖八地将所有的空隙填的“严丝合缝”,甚至电脑桌、客厅的博古架上也是一层摞一层。迫不得已,我还要利用假期和周末,将一些书籍运回老家“寄存”。
自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很好地习惯,既能充实自己、又能提升品质,还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补充要素。而通过读书,带来的好处又太多太多,比如:启发点滴思考,释然疑难问题,辨析人生哲理,积淀写作素材……当看到有许多人在图书馆求知若渴般读书时,又仿佛看到了自己读书时的身影。
小时候,我生在矿区、长在矿区。整个煤矿生活区,只有一家靠在街边的“新华书店”,里面书并不多,都摆在柜台后面书架上。如果你想买某一本书,只能请售货员递给自己。因为不方便自己去翻看,所以在请售货员拿书的时候还总是担心自己的要求过多、换书比较频繁,以至于他会生气。那时的零花钱每天只有3毛,而自己多次站在柜台外“眺望”着的那一本喜欢的寓言故事书,却需要2元钱。所以,当自己“辛辛苦苦”攒足钱买到书时,真的可以用“如获至宝”形容,更不愿意借给别人看,生怕弄丢或弄脏了。
到了上中学那年,家里搬到了县城,我也转学到了新的学校。县城里,书店有很多,并且那时流行“租书”,5毛钱可以租走一本,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还回来就可以。在新的班级里,一些同学私下举办了“阅读比赛”,看谁在一个月内读到的书最多。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晚自习放学后,我都会先骑车去书店借书,回家写完作业,就抓紧时间趴在被窝里看书,尽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再去书店送书、借书。后来,学校门口书店的经营模式“创新”了,一楼为售书、租书区,二楼变成了阅读区,只要一次花2元钱,就可以当天无限次的坐在二楼读书。以至于,后来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好面包和水去书店,一坐就是半天,痛痛快快读个够。
现在想想,《老残游记》《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等等一批名著,都是那个时候以比赛的形式“逼”自己读到的;而眼睛近视的“病因”,估计也是因为那时候太不注意读书姿势造成的。总之,中学时候读到的书,既让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和休息,也为今后更多的用到相关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上大学时,读书的兴趣有增无减。大一刚入学时,正值学校新图书馆启用,一大批新书可以对外借阅了,这让喜欢读书的我“欣喜若狂”。大学里自习课的时间很多,我拿着新发放的借书卡,几乎是2天一本书的速度,满足着自己的阅读需求。那时,宿舍晚上10点熄灯,为了保证不耽误读书,我买了几封蜡烛应对。当所有宿舍熄灯、值班老师检查结束后,我便点起蜡烛开始读书。几乎每天晚上,宿舍里的“卧谈会”结束、舍友们进入梦乡、响起鼾声时,我还继续沉浸在阅读中。仅大一一年,到底读了多少书并没有统计,到是床头的蜡烛油“积攒”了厚厚的一层。
工作以后,因为需要撰写大量的材料、报告或新闻稿件,为了避免“书到用处方恨少”的尴尬,自己必须随时进行知识“充电”,所以爱读书的习惯依然没变,只是不会再有更多的时间进入图书馆,而是转为买书了。虽然平时工作较忙,没有更多空闲的时间去读书,但是每当在家休息、在外出差之余,买书、看书都成为了我的“标配”。在2014年去哈尔滨学习的时候,启程时我只带了1本书用于打发漫长的车程,而归来时行李箱却装满了10余本刚买到的书。同时,网络的便利,也让自己买书、看书更“潮流”了一些。记得刚刚过去的2017年“双十一”,我就一次性买了10多本书,成为了自己茶余饭后消遣时光、丰富知识的重要内容。
书海茫茫,吾勤探索。一杯茶,一盏灯,一支笔,一个本,成为了我的读书必备。每天晚上,待四周安静之时,我就会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览古阅今、叩问历史,走进情节、体会冷暖,碰撞智慧、启迪思考……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坚持每晚让自己读上1小时的书,总觉得快乐无限、受益无穷。
当然,现在最让我开心的,是4岁半的女儿也喜欢上了读书。床边、桌边,到处都有她喜欢的书籍,甚至坐在马桶上手里也捧着书。无论多么活泼的她,“沾”上书,总会安安静静的走进故事中,品读着、成长着。因此,每一次的外出旅行,每一次的伴随梦乡,都会有书陪伴在她的身边。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益友,会向你指点迷津;书籍是港湾,会为你温暖心灵;书籍是桥梁,会为帮你走向成功……书籍,也给予我知识、灵感、素材,赋予我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愿你,也喜爱读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