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记叙了作家少年时代的生活。他出身贫寒,只念过三年书,自学成才,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不像大多数家庭,作家的少年时代是与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的。
主人公阿廖莎三岁丧父,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卡希林是一个小染坊主,性情乖戾,脾气极坏,经常谩骂甚至毒打亲人和孩子。外祖母如果没有顺着他,就动手打外祖母。阿廖莎也被外祖父打了好多次,有一次被打得失去知觉。外祖父的暴脾气出了名,于是邻居的孩子们都与阿廖莎为敌,一上街就受整条街的孩子的毒打。
两个舅舅米哈依尔和雅科夫都是极其自私的人,为了争夺家产,大打出手。由于嫉妒,把阿廖莎的父亲骗到野外进行毒打,并把他推进冰窟窿里,差点没命。米哈依尔唆使侄子把烧红的顶针放在瞎眼的老长工格里高利的手边。雅科夫舅舅狠心打死了自己的老婆。两个舅舅让工人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结果活活把他压死。虽说小茨冈是捡来的孩子,但是总为阿廖莎挡鞭子,两人关系很好。
后来,两个舅舅分家了,雅科夫留在城里,米哈依尔迁到河对岸去。外祖父买了一幢很大很漂亮的房子,整个房子都住满了房客。楼下一间平房是一家酒馆,最上层是外祖父住的,外祖母和阿廖莎住在阁楼上。
突然,外祖父把住房卖给了酒馆老板,买了另一所房子。街道没有铺路面,长满了野草,但却是很清洁、安静的街道。
在这所房子里,阿廖莎认识了善良的“好事情”,虽然这里的所有人都不喜欢“好事情”,这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
后来母亲回来了,教他念字读诗。没多久母亲结婚了,不过他不喜欢后父,他对母亲不好,残忍地踢打母亲。后面母亲去世了。此时的外祖父已经*了,外祖母去城里打工赚钱,阿廖莎就去捡破烂,偷木材补贴家用,把赚到的钱交给外祖母。
在这个家里,阿廖莎最喜欢的就是外祖母,给他讲各种故事。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她是他最贴心、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的无私的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对付困难的生活。
孩提时,他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种不同的普通的粗人都像蜜蜂似的把自己的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他们尽可能地、慷慨地丰富着他的心灵。这种蜜常常是脏的,苦的,但只要是知识,就都是蜜。
作者:晴雨季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