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克己奉公
源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中的经典故事《全身心投入公务、克制个人*》,描绘了我国东汉时期颍阳人祭遵如何投身于光武帝刘秀的麾下,成为了军队中的执法官。任职期间,他严格执法,绝不偏袒任何一方,从而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扬。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亲信犯了罪行,祭遵在调查清楚情况后,按照律例进行处罚。尽管如此,惹怒了国王,但主薄陈副劝诫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赋予的职责。现在祭遵严格执行法律,对上对下统一对待,应该褒奖他。只有这种言出必行的领袖才能让三军信服!”刘秀听罢,认为陈副说的有道理,于是便晋升祭遵为征虏将军,并赐予他颍阳侯的爵位。祭遵廉洁公正,朝廷清廉,全身心投入公务,时常得到刘秀的赏赐,但是他都会将所得赏赐分发给部下。甚至在交代遗愿时,也不忘提醒部下不得铺张浪费。
6、公私分明
虽然《公事与私人事务分开处理》这个法律小故事首次出现在《韩非子·饰邪篇》,但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为相"的故事。齐桓公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霸,主要原因便是他胸襟广阔,摈弃过去的恩怨,重用了管仲这位人才;对于管仲能被子期重新接受的恩惠来自于鲍叔牙,他们两人可以算是生死之交了。当齐桓公达成了霸主之业之后,管仲病情加重,不久后离逝。齐桓公前去看望管仲,询问“众臣之中何人可为相?”管仲连续推荐了四个人,鲍叔牙排名第四。然而齐桓公表示:“尽管鲍叔牙对你情深意长,但为何如今在挑选新宰相的时候,却将他排在了最后一位呢?”管仲回答:“今番讨论的乃是何人为新宰相最为合适的问题,并未涉及谁是我最在意、最亲密的朋友啊!我们私下里感情深厚,但国家利益却是至高无上的!”
7、 执法如山
在唐代中期,雍州却有个雷厉风行的官员——李元宏。这哥们儿真是个硬骨头,对于那种权势毫不畏惧,甚至还敢挑战权威。有一回,我国那位著名的公主——太平公主去雍州游玩,看上了当地一座寺庙里的一盘水磨,但居然未经人家同意就下令要把它运到北京。这样一来,那些寺庙里的和尚就不干了,马上跑到李元宏那儿告状。结果呢?虽然窦怀贞,那个当时李元宏的顶头上司,可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竟然要求李元宏修改判决,把水磨判给了太平公主。面对这个中饱私囊的无理要求,李元宏毫不妥协,在原来的判决书上写下了“南山可移,此判无移”八个大字,坚定地维护了公正。后来,这八个字被后人广为传播,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执法如山”这句话。讲起这个大家应该都懂,这就是古代法治史上非常有名的事情,叫做《执法如山》。
8、缇萦救父
说到关于法的故事,那必须得讲讲《缇萦救父》了。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哦,是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面记载的。这段历史故事距今可是快2000年啦!在古代,除了斩首之外,最可怕的刑罚就是肉刑了。而取消肉刑正是我们熟悉的汉文帝的功劳。不过,促使汉文帝这么做的却是一名女性哦。她就是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在汉文帝统治期间,他被人陷害陷入滔天大罪之中。
按照律法,他不得不乘坐专属车辆前往长安受审。在路上,他有五个女儿跟着囚车,哭得是稀里哗啦。看着女儿们哭哭啼啼的样子,他心烦地骂道:“生了你们这些女孩子,遇到危险时都帮不上忙!”听到父亲这么说,小女儿缇萦心里很不好受,于是就跟着父亲的囚车到了长安,给皇帝递交了一封信,请求以身作则,成为官奴,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为父亲缓解罪恶的机会。看完这封信,汉文帝深感震撼,特地下达诏令禁绝了肉刑。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女孩,却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