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阅读答案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阅读答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1:50:36

华英学校2023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 古诗词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1. 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沁园春·雪》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诗人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积极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运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世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的意思相近。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出诗人直言劝谏,老而弥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鸦有反哺之义”。

二、语言基础和表达(共18分)

9.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娉(pīng) 呢喃(nán) 强聒不舍(qiáng) 心无旁骛(wù)

B.忧戚 (qì) 亵渎(xiè) 彬彬有礼(bīn) 大发雷霆(tíng)

C.游弋(yè) 宽宥(yòu) 鸠占鹊巢(jiū) 广袤无垠(mào)

D.麾下(huī) 困厄(è) 自惭形秽(huì) 觥筹交错(gōng)

10.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 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他们在焦虑什么,补习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理性看待校外补习热?

D.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体强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B.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长得惟妙惟肖。

C.班主任江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亮同学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D.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使“光盘行动”变成真正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在于各有关部门能否把它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抓住不放,久久为功

B.全国取消长途话费和漫游费,这一结果靠的是三大运营商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13.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癫狂”、“羸弱”、“最后”、“娴熟”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B “全神贯注”“ 襟怀坦白”“激动不已”“前程远大”都是主谓短语。

C “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主干是“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

D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这个复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第二层是并列关系。

  1.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

B.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水浒》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④③①② D.⑤④②③①

16.语文实践活动(4分)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我的青春座右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阅读理解(22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7—18题。(4分)

空气污染使人变胖

刘志坚

人们在吃相同食物,做相同锻炼的前提下,为什么会拥有不同的体重呢?很多人可能没有仔细考量过这个问题。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披露的研究成果表明:空气是让人变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吸入空气可以使人变胖?你一定会觉得滑稽或者危言耸听。但严谨的科学实验却告诉我们一个严酷的事实:吸入污染的空气,可以导致身体能量平衡失衡,造成新陈代谢紊乱,扰乱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进而食欲大增诱发肥胖症。其元凶就是污染空气里含有的大量微小粒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空气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陷入十面“霾”伏。污染的空气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具体的伤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裔教授孙庆华和他的团队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首先,他们在实验室用小鼠进行了实验,发现长期生活在污染空气里的小鼠不仅产生了肺部感染,而且一个个变得体态臃肿。

这一发现让课题组很震惊:小鼠如此,那么人类是否也存在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诱发肥胖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专家们在州首府哥伦布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区和相对清洁的郊区遴选了志愿者进行了比对调查,发现城区居民的肥胖程度远远多于郊区的居民。由此孙教授认为污染空气可以使人变胖理论是可以成立的,只是需要更为严谨科学的论据予以证明。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科学数据,他们回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将实验小鼠分成几个对照组,在投喂饲养一致的前提下,一组呼吸过滤过的空气,一些呼吸干净的空气,一些则呼吸在高速公路和繁华城市中心采集的空气,按时对小鼠称重并采集它们新陈代谢的功能数据。

十周之后,实验小鼠的体重就表现出了直观的差异。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小鼠体重最大,并且它们的腹部和内脏器官也在变大。在显微镜下观察,呼吸污染空气的小鼠的脂肪细胞比呼吸正常空气小鼠的脂肪细胞大20%。更糟糕的是,这些小鼠似乎对胰岛素和激素已经不那么敏感,新陈代谢出现紊乱。

由此,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空气中的微小粒子刺激肺部,启动了一系列贯穿全身的级联反应,扰乱了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使身体的能量平衡失衡,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肥胖。

这些让人感慨的研究数据,引发了课题组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他们随机对全球许多大城市人群的肥胖程度进行了调查,发现人类正遭受着和实验室小鼠同样的苦难,许多人出现胰岛素抗性增强、腰围变粗的迹象,尤其是在污染区出生的孩子比在清洁区出生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概率要高出2.3倍。污染的空气在引发其他恶性疾病的同时,与肥胖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联系。面对沉甸甸的研究成果,专家们呼吁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阻止空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还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

空气,是生存的基本保证,清洁的空气是我们的生命线。致力于空气污染的治理,还它沁入心脾的清新,才能减轻困扰世人的无尽担忧。

17.下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B.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空气污染导致小鼠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肥胖。

C.本文条理精晰:列出现象,探明原因,得出结论,这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

D.本文在介绍科学原理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重视保护环境。

  1. 在“空气是让人变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句中,“主要”“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9—20题。(4分)

清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 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 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 第 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梳理第 ⑦自然段的论证思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14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释】 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2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 (2)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_________ (4)岁衣缣一匹 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深层阅读赏析(1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回答26——28题。(8分)

【甲】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6.《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各有什么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诗所呈现的鲜明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对这两支曲子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B.“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 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C.《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 "晓寒” 可见其上路之早。

D.“寂寞小桥和梦过” 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9——32题。(14分)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 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 有删改 )

29. 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30.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的设置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阅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展示(50分)

题目一: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有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05年,胡歌凭借《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一夜成名。那年,他23岁。2006年,遭遇重大车祸,毁容,抢救,4天2次全麻手术,脸和脖子共缝了100多针。那年,他24岁。2007年,疗养、整容,复出。那年,他25岁。蛰伏10年,2015年,《琅琊榜》《伪装者》《大好时光》霸屏,重生。这一年,他33岁。

历经黑暗,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胡歌,并没有放弃对生活与梦想的追逐,恰恰是这段常人无法企及的经历,成为他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正如《琅琊榜》里梅长苏所说: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能白活。胡歌直言:要对得起你的苦难。

胡歌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挫折甚至劫难都不可怕,如果迎难而上,如果可以绝地重生,苦难也会成为你肩上闪耀的勋章。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成长”“磨炼”“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古诗词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1. 寒林空见日斜时。
  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8. 羊有跪乳之恩。

二.语言基础和表达(共18分)

9.D(2分) 10.A(2分) 11.D (2分) 12.C(2分)

13.D(2分) 14.B(2分) 15.B(2分)

16.(1)【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的壮志豪情。(2分)

(2)【示例】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2分)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2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7—18题。(4分)

17.B (2分)

18.不能去掉,主要”表示空气是让人变胖的关键性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不是全部原因 ,如果去掉了与原文意思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我语言的准确性。(2分)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9—20题。(4分)

19.使用苏轼例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 使用孔子例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2分)

20.先否定错误的认 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14分)

21.(1)通“俱”,全、皆(1分) (2)详尽(1分)

(3)轻视、看不起(1分) (4)每年(1分)

22.D(2分)

2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2分)

2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分)

2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2分)

  1. 深层阅读赏析(1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回答26——28题。(8分)

26.都采用了反衬;“凫雁满回塘” 想象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画面,通过梦中家乡的温暖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的孤独和浓浓的思乡之情;“稻田深处草虫鸣”通过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反衬出清晨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真之感。(4分)

27.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2分)

28.A(2分)

(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9——32题。(14分)

29.B(2分)

30.“34个鸡蛋”这一情节是主人公李暖暖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关键)情节。 正是孩子们自发送来的34个鸡蛋,深深感动了李暖暖,唤醒她的善良、真诚与爱心,从而让她下决心要留下来兑现她的承诺。(4分)

31.(1)环境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以及当地的闭塞落后,暗示了支教条件的艰苦。(2分)

(2)神态描写,写出了李暖暖的细致和耐心,表现了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2分)

32.①任性、直率。②善良、真诚。③关爱他人,细致入微。④执着、坚强(诚信)。(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五、作文展示(50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