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相似诗句,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5:01:0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尤甚。千百年来,无数佳句惊艳了时光,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许多名句也并非“原创”,一些文人创作时,会化用前人精彩的句子,或是加以修改,拿来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稍作改动,意境便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更上一层楼相似诗句,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1)

林逋曾作一首千古咏梅绝唱《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其中备受世人赞誉的名句其实并不能算是百分百的原创,而是来源于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然而稍作分析就能发现,江诗略显粗糙。竹影应当是笔直的,无法横斜,桂花香气浓郁,用浮动做谓语也不甚合适。

林诗的高明之处,应当是在于仅动了两个字,原诗的不当之处就不复存在了。此外,江诗用十四个字写了竹和桂两种意象,铺笔太广,林改过之后所有笔墨都集中于梅,更容易写得具体。

更上一层楼相似诗句,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2)

成语“一字之师”出自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改为“一”,点明此梅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众梅而放,一枝当先,更是早中之早。

由此可见,这“一”字,极好地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诗人的爱梅之情,也从“一枝”中透出,仅变一字,就把梅花写活了。

更上一层楼相似诗句,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3)

在李东阳的《麓堂诗话》中也有类似记载,任翻题台州寺壁诗曰: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宿巾子山禅寺》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半”字。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因江边有山峰耸立,江面又辽阔,月光自是无法照到一江水。一个“半”字,既符合实景,又能更好地表现明暗相衬的景象,“一”变为“半”,意境便更上一层楼。

更上一层楼相似诗句,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