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扶持他调养他,培育他们成长,唯恐他们不能长大。
2、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
3、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
4、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
5、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
“善。”
——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
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7、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
——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掉,不留活的,怎么样?”
8、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
9、邵公对曰:“有罪者*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10、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
11、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君王身上。”
12、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13、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
14、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
——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
15、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16、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17、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
18、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