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近,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指陈时政,触怒武后,被诬下狱,遇赦获释,贬临海丞。后参加徐敬业扬州起兵,写了著名的《讨武器檄》。兵败亡命,不知所终。
【译文】 秋风萧瑟,叶落草枯,蝉鸣声声。狱中的我浮想联翩,思绪绵绵。受诬含冤,本来就因忧思过度而鬓生白发,哪能忍受得了你这黑头的小生灵再来哀吟添烦?唉!也真难怪,你也自有难言的悲哀。露水很重,你难以高飞,风声很大,又埋没了你的鸣叫之音,没有人相信你居食高洁,又有谁来为我表明心迹呢?
【鉴赏】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全诗用比兴手法,既写蝉鸣之凄伤悲哀,也写自己的遭诬莫辩。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起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忧。“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五六句进一步用比兴手段,“露重”与“风多”既写蝉的生存条件恶劣,也写自己政治环境险恶,无法伸展抱负,也无法申辩无辜。这两句的比兴达到咏物诗最高境界,只说物,不说“我”,只有物象,没有“我”的形象。但“我”的形象即在物象之中,“我”与物浑然合一,不辨主客。无一字不在说蝉,同时,每一字也都在说自己。诗的最后两句,点出主题,仍在写蝉,却更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激愤之情。用反问的语气说蝉:你为什么还在不停地吟唱,没有人能理解你的心情。这是在以反诘的语气抒发自己的冤情。
骆宾王的诗以气势取胜,虽是一首寄情深远的比兴诗,仍带有强烈的愤慨之气,慷慨写来,感情充沛,给人以鲜明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