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100
齐白石为于建刻巨印“造孽者众任怨则独非得策也”
1924年作
印文:造孽者众任愁则独非得策也
边款:甲子五月,白石为于建兄刊,时在京师,看刊者孔才。
材质:寿山石方章
7.9×7.9×5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备注:贺孔才旧藏。
出版:1.《襟吴带泠——篆刻、钮印金石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说明: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 友人黎松厂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 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讖碑,刀法一变。再后喜叁公山碑, 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 戊辰冬十月,齐璜白石山翁自序,时居燕京。”
此为1928年齐白石为其《白石印草》所题之跋。由此我们可清晰的看出白石老人印风形成的大致轨迹。自32岁正式习印起,白石翁先从浙派之丁敬与黄易入手,此时期的学习为其之后的印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十年之后,他又逐渐拓宽视野,由《二金蝶堂印谱》展开了其对赵之谦印风的探索与学习。作为融汇了浙派与皖派的划时代篆刻家赵之谦,其对齐白石的印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停留在印面风格,更是在篆刻与篆书创作的认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打破以往对篆刻一般认知,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一切金石资料,真正地践行以金石入印的思想理念。与此同时,齐白石还在各方面分别借鉴了吴昌硕,黄牧甫的印风。而此二人的印风亦是直接受赵之谦风格所影响的,与白石翁之所求也大抵相近,故而对此二人印风有所吸收学习。55岁以后,齐白石更是直接冲破了近人印风之束缚,开始了其个人面貌的探索。受赵之谦所影响,其对汉篆之《祀三公山碑》格外地青睐有加。这种“似篆非篆,似隶非隶,遒厚淳朴”的书风直接影响了齐白石篆刻的章法的形成。其后在刀法上,又有《天发神谶碑》对其产生影响。自此开始,齐派印风逐渐走向成熟。
据边款可知,此方白文大印为齐白石于1924年所作。此时的白石翁正值花甲,正当其个人风貌形成之际。就风格来看,已然脱去了中年时期对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学习痕迹,在篆法与章法的布局上来看,都能明显地变现出了《祀三公山碑》或是“秦诏版”的要素,单刀直冲的刀法亦是体现了来自《天发神谶碑》的意趣。而这种独特的刀法,可以说是齐白石最大的成就之一,凭借其臂力之强劲,在印面上形成纵横捭阖之势,实在别开生面。就本作而言,脱落自然的单刀刀法与纵横平直的篆法相结合,形成了强势霸悍的视觉效果,且借由该印的巨大尺寸将这种霸悍的齐派印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边款中所提之“看刊者孔才”是为彼时名动京华之贺家孔才。作为白石老人的早期弟子,贺孔才长期以来被学者较少关注。他出身名门,是享誉旧京的文人。据《齐白石手批师生集》中收录的关于《孔才印草》的批阅可知齐白石对贺孔才得篆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评价基本集中于20年代至30年代之间。就其本人的篆刻印风来看,白石翁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可以说其很好的继承了齐白石的印风。对其,启功先生曾如此评价:
“近代印人,以缶翁为初祖,以久居海上,不佞未获奉手。若北地分灯,则以白石老人为龙象。而继席拈锤,必推孔才贺公为巨擘,以学养既深,识解尤卓,不目拘于下者。”
Lot 2085
王镛刻“宁朴毋华”
印文:宁朴毋华
边款:1.宁朴毋华。丁卯秋杪,王镛。2.宁朴毋华。丁卯新春,王镛。
材质:青田石方章
3.8×3.8×5.8cm
估价:RMB 250,000-400,000
出版:《篆刻日历》,西泠印社出版社,即将出版。
作者简介:王镛,别署凸斋、寸耕堂主人。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