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文化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有什么作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19:27:11

▲ 铁血宰相俾斯麦,德国统一的主导者

二、普法战争的缘起

战争是由一封电报引发的。1868年西班牙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女王伊莎贝拉逃亡到法国避难,西班牙新政府选择了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作为王位继承人。考虑到哈布斯堡王室联姻带来的影响,德国上上下下深表忧虑,威廉一世担心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猜忌,给德国带来麻烦,犹豫不决,但俾斯麦、毛奇等鹰派却十分热情,认为这是扩大德国影响力的好机会,极力鼓动利奥波德亲王担此大任,为德国增加盟友。

拿破仑三世当然不愿西班牙脱离掌控,让法国陷入东西交困的境地,当年7月法国驻德国大使培内德提伯爵接到法国外长训令,要求他马上面见普鲁士国王并转达拿破仑三世的意见:法国不同意德国人出任西班牙国王。培内德提伯爵是个老外交官,他清楚的明白此事对两国关系的意义,为了避免冲突,他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向普鲁士国王传达了法国意见,威廉一世虽然心中不快,但他年事已高,不愿与法国爆发冲突,也就答应下来,并将意见转达给利奥波德亲王。压力之下,利奥波德亲王同意放弃王位,一场危机到此结束。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文化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有什么作用(5)

▲ 普法战争,势均力敌打成一边倒

但德国的退让却没有换来法国的理解,反倒更加肆无忌惮。当月培内德提伯爵奉命再次觐见威廉一世,要求德国保证以后再不会发生类似情况,这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做法让威廉一世十分恼怒,他不仅当面拒绝了法国的提议,还把与法国大使的谈话内容用电报转交给俾斯麦,让他来决定是否向驻外使领馆和报社通报。

早就计划对法国发动战争的俾斯麦看到电报内容后欣喜若狂,他在与总参谋长毛奇商议后,修改了电报的措词,原本是商量和犹豫的语气,被他改的生硬而激烈,俨然一副最后通牒的口吻,电文在《北德意志报》发表后,德法两国民间一片沸腾,民族情绪高涨。电报公布次日法国议会就完成了战争拨款审议,并于四天后对德国宣战。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文化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有什么作用(6)

▲ 普法战争中的克虏伯大炮,当时最好的火炮

三、普法战争的过程

俾斯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经历了两次战争的普鲁士军队兵强马壮,兵力超过100万,武器装备也十分先进,克虏伯兵工厂出产的线膛炮,射程和威力都领先世界。反观法国,虽然常年经营海外殖民地,指挥员作战经验丰富,但由于不设常备军,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协调能力差,战术素养低下,且总兵力只有德国的一半,战斗力远远低于对手。

战役打响后,法国接二连三犯下错误,色当一战,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做了德国人的俘虏,举国哗然!法国的资产阶级趁机发动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妄图与德国苒和。但此时的德国已经*红了眼,根本不想停战,反而继续向巴黎增兵,妄图彻底打垮法国。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文化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有什么作用(7)

▲ 德国统一路线图,可见阿尔萨斯夹在法德两国中间

关键时刻,法国的卖国贼和软骨头纷纷站了出来,先是莱茵集团军司令巴赞带着17万士兵不战而降,后是法国政府在镇压了巴黎公社后宣布停战赔款,最终法国以赔偿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为代价,结束了战争。

四、《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场景发生的地点,就在阿尔萨斯!那么为什么说读者被都德给骗了呢?因为这个地方的归属,很早就存在争议!

阿尔萨斯位于法国东北部,与德国隔河相望,17世纪以前一直归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德国一直以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以说德语为主,无论是人种,还是文化都与德国人同源,“三十年战争”后被法国吞并,但当地人一直对法国抱有敌意,并拒绝学习法语。据一份1910年的德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阿尔萨斯和洛林共计有人口183万,讲德语的人数约为163万,而讲法语的人数仅有20万。在德国看来,割让阿尔萨斯本就是统一的一部分,德国只是拿回被侵占的领土,和今天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差不多。所以普法战争以后,当地讲德语的居民并不反感回归德国,哪里会有韩麦尔先生那般忧伤。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文化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有什么作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