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丝合缝”和“清丝严缝”的关系犹如“土豆”跟“洋芋”,是半斤跟八两的关系;严丝合缝是“京腔”,清丝严缝是“乡谈”。在川渝,特别是川东地区,“清丝严缝”之“严”,音﹝ngán﹞。
一、例说
【清丝严缝】本指木工每做完一件木器后再用锯清理斗榫缝口,使之严密无缝隙。后遂用此形容十分严密:木匠箍的木盆的,点儿都不漏水|他说话的,没得一点儿屁﹝纰﹞漏。——重庆方言词解
(1)形容器物拼合十分严密,没有露出缝隙:在碗壁上钻穿小孔后,再铆上一颗纺锤形的铜片补碗钉,小心地敲紧,一只破碗便~地补好了。(龙﹝门阵﹞82.4.88)(2)比喻说话严密没有漏洞:他应是会说话,别个说不圆的,他说得~。——四川方言词典
西南官话。四川成都。(1)(封得)很紧,(盖得)很严实:这酒瓶子盖得的~,一点酒味也跑不了|一只破碗便~地补好了。《四川方言朗诵诗稀奇的南瓜》:“硬做得像(口南),盖得来!”(2)同《四川方言词典》(2)——汉语方言大词典
三说:俗话说:石举人,木秀才。凡木匠活路,要经过打墨、画线、砍、锯、推、刨、打眼、*榫、*角等工序。用锯子,横起锯叫锯,顺起锯叫*,打比:*板子、*榫头、*缝、*角等。把各种做好的部件斗(逗)好,还要在每个方角的碰缝处,用细锯轻轻儿锯几下,缝口才能碰得~,这个动作就叫*角,也说明这个木匠活路马上就要完工了。于是,四川人说一件事快做完了,爱说:“快*角了。”于是,*角就流传开来。(周宗福《*角之类》,《华西都市报》,2018.10.23)
“清丝严缝”主要是南方特别是西南方言说法,而“严丝合缝”是北方尤其是北京官话的说法。
【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
“外省的地平,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盖上,轻易看不出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武汉(西南官话)谓“密不透风”叫【清子严缝】:门、窗子都关得~的。“子、丝”音近。
二、清丝严缝、严丝合缝之“丝”
“清丝严缝”“严丝合缝”的结构,当是“动宾联合式”,“严、合”,密合也。“缝”与“丝”意思当是相近。《重庆方言词解》云:
【蟴(虫从瓦)】器物裂缝:可惜!恁个好把茶壶造挞了。【按】口语中也说缝。《广韵·支韵》:“~,瓮破。息移切。”本指瓮破裂,二物未破碎则有缝,故引申用之。《蜀语》:“器破曰缝。音斯凤。”重庆话本此。
按:川渝称“打破砂锅问到底”之“问”,也就是“璺”(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一般有两种说法:
第一:﹝jīn﹞。我们单独说。
第二:﹝sī﹞
有“~口”“﹝jīn﹞~”等说法,就是“口子、缝隙”的意思。
这个﹝sī﹞,是“缝、裂缝、口子”的意思,固然可写作“蟴(虫从瓦)”,但它与“析”(《说文·木部》:“破木也。”先击切)“斯”(《说文·斤部》:“析也……诗曰:斧以斯之。”息移切)“坼”等是一系的是可以肯定的。
它与“(翕瓦)”也是一个组系:
【(翕瓦)sà】《集韵·合韵》:“器破。”《集韵》苏合切。
“析斯撕凘澌蟴(虫从瓦)(翕瓦)”可以纳入“爽→散→嗄”组系。
三、“清丝严缝”的“清”
【清缝】把木板的拼接处弄平、弄直,使拼接严密:这桌子没清好,面子稀起这么宽的缝。——四川方言词典
或单独说“清”
【清】木匠用刨子把已刨过的木板刨平整、刨光滑。西南官话,贵州沿河。
“清”固然可以理解为“清理”,但从“清缝”的过程看,如果要向下再落一层,则有如下的可能。
第一,“清”是“亲”,亲密之“亲”。“亲”与“严”意思相近。
第二,“清”可能是“填充、密合”的意思。试比较:
肋巴胀~了缝/胀~了肋巴骨缝
北方人说的吃得太“撑”了,“撑”即“胀”。川渝的“肋巴胀清了缝/胀清了肋巴骨缝”,指的就是肋巴(好似)填满了。所以,“清丝”的“清”恐怕是与充满之“充”系词关联的(朱建颂先生《武汉方言词典》“清子严缝”的“清”字下加了“。”,按其凡例,表示此字是同音代字)。关联的有“中障→殿瑱塞实→塞实”等。
【中】“娙何秩比~两千石”司马贞索隐引崔浩云:“~,犹满也。”(《史记·外戚世家》)
“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糱,令其量~,必善美而已”颜师古注:“~,犹满也。量~者,满其数也。”(汉书·匈奴传上)陟仲切,去送知。冬部。
“清”很可能是就是“侵”字。
【侵】《说文·人部》:“渐进也。”
“侵,入也。”(《书·泰誓中》“侵于之疆”孔颖达疏:“侵是入之意”),“迫近”是动作,“密合”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