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山东新泰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脊梁(jí) 绿荫场 正襟危坐(jīn)
B. 冠冕(guān) 主旋律 囊荧映雪(yíng)
C. 遒劲(jìn) 元宵节 褒贬分明(bāo )
D. 枯槁(gǎo) 斑马线 脍炙人口(kuài)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面对繁重复杂的发展任务,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
B. 城市治理的许多问题都是具体而微的,一个井盖、一盏路灯、一个垃圾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是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C. 在时间的调色盘下,雄安新区会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怎样的优秀画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D. “人心齐,泰山移”。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形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乡的风味是什么?是弹跳在舌尖上的味蕾颤动,还是贮藏在阡陌中的乡风民俗,亦或是散布在田野里的自然珍馐?
B. 电影《死亡诗社》塑造了一个充满个性和激情的文学教师形象,让观众--特别是中学生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
D. 老照片莫名戳中泪点,因为上面记录着青春芳华;老物件勾起联翩回忆,因为其中凝结着生活过往:这便是怀旧情结。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读书报》发布“2019年度十大好书”榜单,由“敦煌女儿”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教授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入选其中。
B. 敬畏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防止病毒跨物种传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C.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拓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D. 从结绳记事到竹木简牍,从实体书到电子书,在技术驱动下,让阅读连通了声音和画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读书方式。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句,诗人借“土地”这一意象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炽热的爱。
B. 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处境心愿等,如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李清照自号“青莲居士”。
C.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
D. 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要拥有阅读的红利,有必要把自己的阅读愿望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两种。 。在这样的阅读节奏下,你终会与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一本书相遇。
①自古读书苦,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②这样的阅读可能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但读书的初阶和中阶,向来都是辛苦的。
③而无目的的阅读,恰是对深阅读的补充。
④有目的的阅读,是深阅读,读一些经典,读一些难啃但含金量很高的文史哲佳作。
⑤无目的的阅读是把自己视线范围内觉得有趣的书拿过来读一下,读得进去便读完,读不进去便放弃,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是一种阅读休息。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②④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⑤③②①
7.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此诗是诗人乘船出蜀入楚时所作,首联交代了出行目的。
B. 颔联“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
C. 颈联“天镜”是指月亮,“海楼”是指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诗句写出了月下江水平静,天上云彩变幻多姿的奇妙美景。
D.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船已至楚,江入大荒,诗人却将这长江水视为“故乡水”,一路送自己远行,言有尽而情无穷。
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吴用足智多谋,他与杨志、晁盖、阮氏三兄弟等人联手智取了生辰纲。
B. 艾青的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其主旋律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歌颂。
C. 在克服种种阻力后,简•爱最终以平等的姿态与罗切斯特先生走到了一起。
D. 保尔不仅有顽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还有温情的一面,他珍视亲情、恋情、友情。
9. 将下面几句话正确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 ②④⑤⑥①③ B. ③④⑥②⑤① C. ②④⑥⑤③① D. ③④⑥⑤②①
二、默写填空。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但愿人长久,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农田篱落,绿树青山。让我们和孟浩然过故人庄,几句家常几杯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把锄头一肩月,“ ______ , ______ ”;同辛弃疾夜行田陌,阵阵稻香声声蛙,“ ______ , ______ ”,一起去感受人生的诗意。
三、名著阅读
【识•人】《童年》中写道:“小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书中就写到了这样的“普通的粗人”。请根据情景提示,概括写出与“外祖母”“小茨冈”相对应的事件,以及这事件对阿廖沙产生的积极影响。
情景提示 | 人物 | 事件 | 影响 |
我(阿廖沙)往头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一双脚伸进不知谁的靴子里,我趿趿拉拉地从过道里走到台阶上,一下就把我吓呆了: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声和哔哔剥剥的爆炸声,把耳朵都震聋了;外祖母的行动把我吓坏了…… | 外祖母 |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你知道吧,外祖父当时气疯了!你瞧瞧,”他(小茨冈)说着,把袖子卷起来,给我(阿廖沙)看那肘弯都是红伤痕的光胳膊,“你瞧这肿的!本来还要厉害呢,现在好多了……” | 小茨冈 | ③ ______ | ④ ______ |
我(阿廖沙)往头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一双脚伸进不知谁的靴子里,我趿趿拉拉地从过道里走到台阶上,一下就把我吓呆了: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声和哔哔剥剥的爆炸声,把耳朵都震聋了;外祖母的行动把我吓坏了……
外祖母
① ______
② ______
“你知道吧,外祖父当时气疯了!你瞧瞧,”他(小茨冈)说着,把袖子卷起来,给我(阿廖沙)看那肘弯都是红伤痕的光胳膊,“你瞧这肿的!本来还要厉害呢,现在好多了……”
小茨冈
③ ______
④ 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 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A)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B)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C)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D)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乙】中国园林的窗子对园林造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造园家常常将窗子设计成扇形,成为“便面”。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面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开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这就是清代李渔说的“尺幅窗,无心画”。造园家所说的“漏窗”,就是将不同景区的景色相互“漏”出,使园中景色流动起来。
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明人有首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与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户把外边的景色引了进来。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也是这个意思。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中华书局,有改动)【丙】中国的园林,它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不同形式的表现。比方说,明末清初的园林,同晚明的文学、书画、戏剧,是同一种思想感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明末的计成,他既是园林家,也是画家。清朝的李渔也是园林家,又是一个戏剧家。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可以产生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学问来。而中国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感染。可以说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节选自陈从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
1. 请分别概括【甲】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和【丙】文的核心观点。
2. 下面摘自【甲】文的四个例子,如果选取一个用在【乙】文中,哪一个最恰当?请选出来并说说理由。
A.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B.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C.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D.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3.下列对三个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认为花墙、廊子、镜子在苏州园林中的恰当设置可以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B.【乙】文举了颐和园乐寿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C.【乙】文中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所营造的意境可以印证【丙】文的观点。
D.三个文段都是围绕园林而谈,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中国园林美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 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楞,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的。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 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3. 赏析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①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②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4.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五、文言文阅读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 笙②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杪⑤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⑥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笙:一种乐器。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矶,水边突出的大石。④风 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⑥无际: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名。⑦趺(fū)坐:盘腿端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______
②相与趺坐石台 ______
③真知言哉 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士女倾城而往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若有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以静意对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4.作者分别在“秋夜”“今年春中”“初十日”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 者。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政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并*两尉
②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B.①召令徒属曰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C.①从民欲也
②虽欲言,无可进者
D.①乃入据陈
②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为坛而盟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①复立楚国之社稷
②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C.①陈涉乃立为王
②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D.①*之以应陈涉
②以告先帝之灵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祭以尉首
B.卷石底以出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苟全性命于乱世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六、作文
题目:别着急,慢慢来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脊梁”的“脊”应读作“jǐ”,“绿荫场”应写作“绿茵场”;
B.有误,“囊荧映雪”应写作“囊萤映雪”;
C.有误,“遒劲”的“劲”应读作“jìng”;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解答】
A.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句中指的是城市治理的问题细小,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C.拭目以待:指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使用正确;
D.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使用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应该把“最广”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答案】B
【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在“榜单”前面加上“评选”;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把“开拓”改为“开创”;
D.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让阅读连通了声音和画面”中的“让”。
故选:B。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有目的读书和无目的读书的作用和区别”,按照从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无目的读书,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着有目的读书的作用②,接着分析无目的读书③,最后告诉我们无目的读书的作用⑤的结论。所以顺序为,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颈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
故选:B。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李白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8.【答案】A
【解析】A.有误,杨志是押送生辰纲的。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的诗句的意境是很深的”,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举了例子④⑥⑤,最后借用古语加以总结③①.所以顺序为②④⑥⑤③①,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默写.【答案】
【小题1】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2】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3】千里共婵娟
【小题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名著阅读.
①外祖母奋不顾身救火。
②给阿廖沙很大的触动,照亮了他敏感而孤独的心。
③茨冈替阿廖沙挡鞭子。
④小茨冈的善良仁爱对阿廖沙产生的积极影响。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苏州园林答案:
(1)【甲】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苏州园林讲究远景和近景的层次,而且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丙】文的核心观点:中国园林是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2)D。窗外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与乙文中“江南园林常常在窗外布置一根石笋,几根竹子”相对应,说明了窗子对园林的重要作用。
(3)B
这道阅读题,材料由三个文段组成。甲文选自《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远景和近景的层次,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乙文说明了窗子在园林中的作用。丙文说明了中国园林与文学艺术等关系。
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属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考点,其核心是通过提炼、概括、压缩、推理、分类等方法获取语段或材料的准确信息。本考点的答题思路是:
(1)明确筛选整合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合的范围。也就是审题,应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目的,确定范围。要求筛选的信息有的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2)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父爱昼夜无眠 答案:
(1)B
(2)①孝顺(爱自己的父亲)。②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③不虚荣(很实在、阳光)。④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
(3)①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动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比作“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回报,深沉感人,将对父爱的颂扬推向高潮。
(4)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
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工帮儿子还债)。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是一个昼伏夜出的作家,认为每天不让父亲担心生活就是孝顺父亲。父亲在白天睡觉时打呼噜,吵到“我”睡觉,“我”向父亲抱怨,甚至发生了冲突;后来“我”发现父亲不在家,以为父亲去了朋友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父亲在浴室里搓背,是想替“我”早点还清债务,父亲为了不影响“我”,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文章充分体现了父亲的关怀体贴之情,父爱的伟大、无私与理解。
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从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2)从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入手。
(3)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切入。
(4)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
(5)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
(6)从寻找文章的文眼上发掘。
(7)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游虎丘 答案:
(1)①曾经;②一起;③同“智”,智慧;
(2)A.
(3)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
(4)作者三次夜游虎丘,也就是“今年春中”这一次感受最好,因为秋夜游虎丘,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把虎丘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初十日”游虎丘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最令作者满意的是“今年春中”游虎丘,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参考译文:
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又在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词语解释题解题方法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陈涉世家答案:
(1)A
(2)A
(3)B
(4)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
译文: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