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的2024#每日诗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乡愁、归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蓟(jì)北:河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
却看:回头看。
漫:随手。
“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即从”二句:想象中的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译文
我在剑南梓州居住避祸,忽然听说唐军已收复叛军老巢蓟北,喜极而泣,泪水和鼻涕浸湿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儿女都喜形于色,忧愁早已不知去了何处。我高兴得都要发狂了,也无心读书了,随手收拾起诗书。
虽还是白昼,也毫无顾忌,开怀痛饮,放声歌唱。我就要和妻子儿女一起启程还乡,春光明媚,处处鸟语花香与我做伴。终于要回家了!仿佛看到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故园洛阳。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能,正是因为“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涕泪满衣裳”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当诗人悲喜交集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回头看向家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越想越兴奋,不禁放声高唱起来,还喝酒来表达满怀的欢乐。想到现在春光明媚,正好和朋友们结伴回乡,就更加心旷神怡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现在说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可以想见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最深的情愫。故乡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绕不过、魂牵梦萦的意难平。
我们都知道,杜甫青年时享受着世家子弟的待遇,过得肆意洒脱。但成年后一路碰壁,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更是穷困潦倒,一直为生存而发愁,甚至游走在饿死的边缘。
直到到了成都,到了西南,才得到修养。漂泊西南的十年更是成就了杜甫的诗,成就了杜甫政治上最高的官位。但这些依旧不能抵消其想回家的念头。
当听到故园收复后,即便已经破败不堪,依旧无法阻挡其和家人归家的*。更无法抑制其心中的欢快。
诗圣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愿我们都能记住自己的根,然后有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