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看妻子愁何在是谁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是什么诗上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8:42:00

【引言】

今天小楼要精读的唐诗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是杜甫最为脍炙人口的的名篇之一。

杜甫的诗,多写身世之愁,家国之恨,语多凄苦,而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诗中少数欣喜欢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龙称,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通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是谁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是什么诗上的(1)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唐军收复河南河北诸州郡,安史之乱平息。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至极,写下此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剑门关以外,杜甫居地梓州在剑门关南。蓟北,指幽州,安史之乱的发源地,叛军的老巢。

首联写杜甫刚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反应。

“忽传”、“初闻”表现捷报来得突然,正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所以杜甫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高兴,而是泪下沾衣。

突然传来的捷报,如春雷乍响,惊喜的洪流冲破了杜甫的情感闸门,让他因安史之乱而郁积已久的愁苦艰辛一下子得到了释放,使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而泪下沾衣。

却看妻子愁何在是谁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是什么诗上的(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汉字多是单音节词,即一个字(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词,古汉语中,妻子合在一起,是包括妻子和儿女的。不过小楼觉得,这里的“妻子”应该是偏义复词,指的就是“妻”,“子”只是起陪衬音节的作用。因为,这里的“妻子”还是后一句的主语,如果包括儿女的话,就会使的这两句诗的主体泛散,形象不是那么鲜明。当然,这只是小楼一种感觉,仅供参考。

漫卷,随手卷起,胡乱地卷起,有一暇整理的意思。

杜甫“涕泪满衣裳”之际,想到了与自己一起因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的妻子,看看妻子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涕泪满衣裳”。“回头看”这个动作很有意蕴,他仿佛想对妻子说点什么,分享自己悲中含喜的情感,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而妻子,他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空,她胡乱地整理着诗书,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狂喜。

却看妻子愁何在是谁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是什么诗上的(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一作“白首”。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明媚的春光。作伴,清黄生注:风和景明,能助行色也。

看到妻子“喜欲狂”,杜甫从“初闻”时的“涕泪满衣裳”中缓过神来,在巨大的狂喜中,他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声高歌,纵情饮酒,并打算趁着大好春光,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承“还乡”二字,规划还乡路线。

“即从”二字,展现杜甫归乡之心切,大有即刻出发的意思。

这一联连用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是句中相对,又是前后相对,形成非常工整的地名对。同时,两句用“即从”、“便下”顺承,形成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这两句中的动词,用得极为准确。从巴峡到巫峡,舟行高山峡谷之中,故用“穿”,从巫峡到襄阳,由高到低,故用“下”,由襄阳到洛阳,弃舟而走陆路,故用“向”。

【赏析】一、快

读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直观的感受就快,欢快。小楼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杜甫是怎样来传达他欢快的心情的。

1、内容上

在内容上,除了前三句,后五句都是欢快的字眼。妻子的“喜欲狂”,诗人的放歌纵酒,春光的美好,以及想象中迅急如飞的归乡之旅,都在传达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欢快心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是谁写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是什么诗上的(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