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翻译简单一点,渔家傲李清照翻译及原文注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8:47:26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故事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理解诗义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

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

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五、诗句赏析: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反映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仙境,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远离尘世的地方去。
3、这首词开篇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天海苍茫,给人一种 辽阔壮美(或“瑰奇雄伟”“茫茫无际”等) 和亦真亦幻之感;而“转”“ ”两字,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船在风浪中航行的情形,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

4、这首词“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诗句中都提到了“日暮”,但借此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句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通过“日暮”表达了怎样的不同情感。

示例:《渔家傲》中“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前路漫长、日暮将至之感,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苦闷。而《黄鹤楼》中“日暮”使作者想到不知“乡关”远在何处,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6、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

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

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7、这首词巧妙设置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词人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8、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妙处。

诗句化用大鹏展翅的典故和比喻的修辞,写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到那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含蓄的表达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遇的向往。

9、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10、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1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1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13、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14、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15、“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 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助对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隐寓了词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失望,充分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六、默写考点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七、课文主题

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