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8:53:21

古人写中秋,苏东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桂花,王维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们各写各的,都是传世的杰作。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1)

但是中秋时节,也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有没有诗人把中秋节和桂花结合起来写呢?当然有,这个诗人就是唐朝的王建。

王建的七言绝句《十五夜望月》既写中秋,又写桂花,把二者结合起来。诗歌既描绘了八月桂花的浓郁芬芳,也表达了人们抬头望月,遥寄相思的节日情怀。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歌的题目写的是“十五夜”,当然是指的中秋节之夜。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但多是以八月十五相称。中秋节是在唐朝定型的,但在唐朝前期还不那么普及,到中晚唐和宋朝才流行起来。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2)

所以初唐盛唐诗歌中很少有直接以中秋节命名的,就是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也少见,他们都是写八月十五、望月怀远等。甚至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可能是中秋之作。

比如张九龄就写过一首著名的中秋节诗歌,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经成为经典名句。但他的题目就是《望月怀远》,也没有点明中秋节。

王建这首诗的开头“中庭地白树栖鸦”就点明主题,“地白”实际上就是写月光,暗合十五。月光照进庭院里,地上洁白明亮,犹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庭院的桂花树上面栖居着鸦雀,月光有点刺眼,它们对这明晃晃的月光感到不适应,因此吵闹,发出烦躁不安的叫声。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3)

这一句诗既写出了十五夜月色的美好,也写出了夜晚的清凉宁静。前四个字是写所见,后三个字是写所闻。“树栖鸦”正是那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寂。

诗的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第一句,也是对十五夜进一步的细写。“冷露”指秋天冰凉的露水,它们将那开放的桂花浸润打湿。

有人质疑王建的十五夜不是写的中秋节,有可能写的是九月。如果这样,那九月下的不是露水,而是白霜了。那庭院中桂花早已凋谢,开放的也应该是菊花。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4)

同时这一句也是虚实结合,实写人间,虚写天上,使人不禁联想起神话传说里的月宫。嫦娥飞天,玉兔捣药,还有吴刚伐桂,让诗歌显得更加梦幻空灵。

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是由己推人法。自己望月思亲不说自己,反而说天下所有人都在抬头望月,都在思乡怀亲。

人们两地相隔无法相见,但是他们都能同时看到同一个月亮。这里月亮就好像是一个中转站,它把这一部分人的思念,通过清晖转达给另一地的人们。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5)

这种宕开一笔的写法,既扩大了月夜的意境,让中秋思乡怀亲更有了普遍性,也让诗歌显得更加开合有致,同时也为结尾一句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诗歌末尾“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这么多人都在望月怀亲,还有谁比我的思念之情更加迫切呢?看来秋思还是在我这里。

王维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十五的圆月之夜正是人们仰望月光,互寄思念祝福的美好时刻。这首诗正是表达了唐朝当时中秋节的情形。

十五夜望月古诗诗配画,十五夜望月古诗画(6)

总的来说,在众多吟咏中秋节的诗歌中,王建的这首比较特殊。它通过望月,把写中秋和写桂花结合起来,而且还通过神话传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诗歌短小精悍,堪称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