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席慕容鉴赏及感悟,席慕容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对比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6:20:25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 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 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 还在灯下 ——席慕蓉《执笔的*》 1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席慕蓉”。

这位因《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情闻名于世的女性,集诗人、散文家、画家三种头衔于一身。感性庄严,感动无数人。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原名穆伦席连勃,为浩瀚大江河之意。

生逢战乱,她远渡台湾,终身把乡愁铭记心间,成就了终身传奇,风靡海峡两岸30年,浸染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今年4月19号,年逾七旬的席慕蓉回到“原乡”内蒙古自治区,在呼和浩特举办诗歌分享会。

她通过朗读《我折叠着我的爱》、《狂风沙》等六首诗歌,追忆了父母对故乡的思念,讲述了创作历程,以及蒙古族血脉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乡愁席慕容鉴赏及感悟,席慕容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对比(1)

有记者曾采访席慕蓉,当初写下这些诗和散文,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

她一脸满足:“是生命的富足。”

乡愁、爱情和人生,是席慕蓉作品的三大主题。

以女性的视角和特有的细腻,思考、描述每个瞬间、每段时期的真情流露,波澜壮阔,温柔慈悲。

让人“推开窗看见光,看见精彩的绽放”。

2、无法割舍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身为王族之后,席慕蓉5岁前会说流利的蒙语,唱蒙古歌。因战乱,儿时的她随家人辗转于重庆、南京、香港、台湾。

无论在哪里生活,席慕蓉都在父母的爱护下,有新衣穿,有学上,有可以旅行的假期,从未因颠沛流离,被剥夺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虽然对故乡饱含怀念,席慕蓉父母离开草原后再没回去,只对家乡念念不忘。

乡愁席慕容鉴赏及感悟,席慕容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对比(2)

一天,在德国大学教授蒙文的父亲,看到有人割草,突然嗫嚅道,这个多像老家的草香。席慕蓉因这件事创造了家喻户晓的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中第一句就是: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在父母的熏陶下,席慕蓉笔下很多来自她对内蒙草原的想象。

38岁那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梦中绿树白花的七里香,盛开在遥远的记忆中,绽放在年龄渐长、阅世渐深的游子心田,郁香满园。

她的诗歌《出塞曲》被谱成歌曲,成为蔡琴首张个人唱片《出塞曲》同名主打歌。当代作家陆梅说:“纸上的故乡,心里的乡愁。在席慕蓉的诗、文里,乡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

在成长的岁月里,席慕蓉穿梭在不同国家和城市,不停变换语言,一直都是格格不入的“旁听生”。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落感,经常会做梦“回家”,却在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家乡缺席于少年生活,蒙古族血脉却得以传承,寻乡一直是她生活的重要部分。经过半生等待,1989年46岁的席慕蓉,终于回到原乡土地。

乡愁席慕容鉴赏及感悟,席慕容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对比(3)

这个从蒙古血肉里分离开来的血肉,从蒙古骨头里裂变出来的碎片,在回来的那一刻,终于变成完整的生命,身份确定,找到归属。

乡愁是她的执念,是她的创作源泉,也是她人生的重要注脚。

悠长的寻乡之路,席慕蓉不停接受观念、文化的洗礼,串联起往昔的生活与记忆。

《鲁豫有约》中,席慕蓉说父亲是在自己见到家乡的第9个年头去世的。虽然相隔德国、台湾两个时空,这9年却是她与父亲的黄金时光。

乡愁席慕容鉴赏及感悟,席慕容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对比(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