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重要情节,匡衡凿壁借光受到什么启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7:26:04

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集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之大成,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有不少为官做人的警句,如“败莫败于不自知”“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可是,吕不韦自己并未像《吕氏春秋》中说的那样做人做事。

类似于吕不韦这样的人,历史上还有不少。匡衡家境贫寒,用小刀把墙缝挖大,靠着邻家透过来的光苦读奋斗,终于成了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丞相。成语“凿壁借光”,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匡衡的学问可谓名闻天下,但他的品行道德则是另一回事。学问成了匡衡利己的途径和工具,最后“凿壁借光”之人成了“专地盗土”之徒。非法侵占的四万余亩土地,将匡衡绑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所谓“闻”者,更要修养品德、涵养心性。名望越高,引诱越大,机会越多,必须保持警戒、端正言行、锤炼品质。

“闻”者“色取仁而行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私欲膨胀。吕不韦为相,忙着“色取仁”,主编《吕氏春秋》。其实,他最应该认真学学春秋时期的楚国名相孙叔敖。

史*载,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时,官吏百姓都来道贺。有位老人却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丧服吊唁他。孙叔敖不视为怪,而是认真请他指教。

老人说:身份高贵但对人骄傲,必会被人民抛弃;地位高而擅权,必遭君王讨厌;俸禄多而不知足,必招灾祸。孙叔敖听后恭敬道谢老人,谨记老人教诲。此后,孙叔敖终成一代名相,被《史记》列为“第一人”。

不少研究历史的人感叹,如果吕不韦被免去相位、回到自己的封地时能知祸躲祸、安分守己,是能够善终的。

但研读史书可以发现,吕不韦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被贬之后,谋利之徒仍不绝于道,“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能看不清吕不韦的本质吗?吕不韦看到此信,“乃饮鸩而死”。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洪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