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溪网
□ 玉溪日报记者 沈杰 文/图
林启龙兴致勃勃地讲解,师生们听得很认真。
十月中旬,在通海秀山公园,通海县九龙街道元山小学的120名师生正在这里开展“走进景区,诗词楹联采风”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走出校园,边听边看,边问边想,在秀山公园内搜联、赏联、诵联,在广阔天地学习楹联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记者获悉,元山小学目前正积极申报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楹联文化的天然课堂
“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秀山,翠树苍林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众多亭、台、楼、阁,享有“山林诗苑”“匾山联海”“无额不匾,无楣不联”等美誉,更是通海“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诗词之乡”的内涵所在,是学习楹联文化的天然课堂。
元山小学为开阔学生视野,学习楹联文化,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特邀通海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林启龙,为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讲解。
只见,身着绿色中式上衣的林启龙和颜悦色地带领着孩子们,一路听问题、一路忙解说。孩子们围着林启龙,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跟着读起了对联,在听与问的交流中,分享着楹联知识及创作故事,画面让人动容。
小憩清凉台、吟读匾联,行走涌金寺、析文赏字,这一路妙趣横生,收获满满。
六年级学生田润告诉记者,她跟着老师学习了通海人张恩浩创作的对联“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在体会秀山声、色、情、景的画面以及创作此联的艰辛历程后,明白了名山不是长树长草才有名,而是有了文化才有名。因此,更加喜爱秀山,更加喜爱楹联。
积极申报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元山小学,位于通海县九街街道西南,始建于1932年。校园有明清古建筑群观音寺,历经三百余年风雨的古柏古朴典雅,洋溢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目前,有1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教学班7个,221名学生;幼儿园3个班,87名幼儿。
据该校校长王子中介绍,为弘扬国粹、传承楹联,激起师生学习楹联文化的热情,学校成立了中国楹联教育基地领导小组;邀请通海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林启龙为顾问,负责楹联知识培训;成立诗词楹联学会,吸收校内外喜爱诗词楹联创作人士为会员。
一方面,努力营造楹联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楹联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广播、展板橱窗、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诗词楹联知识;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国学经典故事布置国学文化长廊;以民间画家杨正福书写的诗词楹联,配山水、花鸟等国画,营造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古建文化墙;编印《楹联知识手册》校本课程系列丛书,引进秀山一小教材《小学生读楹联》,购置楹联读物;打造楹联文化传习馆,展示名联、师生作品;邀请通海县诗词楹联学会和书法学会成员到校指导、创作。
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楹联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楹联文化学习。聘请楹联专家团队到校指导;诚邀县书法学会与校师生共同挥毫泼墨;举办诗词楹联手抄报评选活动;结合“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走进景区,诗词楹联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到通海九龙池、秀山公园等名胜古迹搜联、赏联,实地学习讲解,感知、体悟楹联的内涵美;楹联教育进课堂;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分年级分版块,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组织各年级师生开展讲楹联故事、背楹联等竞赛;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集楹联、作对联、写对联;将诗联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如编排《春晓》《咏鹅》等课间舞,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演绎古诗陶冶心灵;组织每周社团学习培训。
林启龙告诉记者,通海诗词楹联学会成员,曾多次深入元山小学校园,把诗词楹联带到课堂,带到师生中去,学校也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景区进行社会实践。
鉴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元山小学于2019年10月向中国楹联学会提交申请,申报中国楹联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