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8:18:06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1)

【注释】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移居汝州。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正好。

李仲览:李翔。当时苏轼的朋友杨绘知兴国军(治所在今湖北阳新),派当地人李翔到黄州,邀请苏轼在赴汝州途中,到他那里去游玩。

江东:此指湖北阳新,在黄州的东面。

:写。

:送。

归去来兮:回去啊。来,语助词。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指四川。

百年:代指一生。强半:过了大半。

来日:将来的日子,指余年。

坐见:正见,恰见。再闰:第二个闰年。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到黄州,七年四月离开,历时四年有余,其中经历了元丰三年闰九月和元丰六年闰六月的两次闰年。

儿童:家里的孩子们。

:都,全是。

楚语吴歌:说的唱的都带上了黄州的口音。黄州在战国时属楚国,三国时属东吴。

:小猪。

社酒:祭祀集社时饮用的酒。

老东坡:终老于东坡,指乡亲们挽留苏轼,邀他长住在黄州。

云何:怎么说呢?

底事:何事。

:织布机上用来引导经纬交织的器件,常用来比喻不断来往。以上四句说,临别之际说什么好呢?人生为什么要这样来往匆匆?

“待闲看”二句:意谓此去汝州的目的,可以说是去看秋风中的洛水清波荡漾的景色吧。洛水,今河南的洛河,源出陕西,经洛阳,至巩县入黄河。苏轼将要前去的汝州也在河南,与洛河相去不远。

“好在”二句:好在我种于雪堂前的几株细柳,会一直惦记我不曾剪它枝条的情意。言外之意是自己在黄州没有做过伤害人的事,离去以后一定会被人想念的。柔柯,柔嫩的枝条。

江南父老:指黄州的当地人。

“仍传语”三句:说(看在我从没伤害枝条的情意上)细柳会一直提醒黄州的乡亲们,经常为我晾晒穿过的蓑衣。言外之意是自己还会回来的。时,经常。与,给我。渔蓑,打鱼时穿的蓑衣。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2)

【评析】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向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恰好他的朋友李仲览受杨元素之托,邀请他前去汝州途中,顺道前往小聚。于是苏轼就写了这首词赠与他。在这首词中,苏轼通过向好朋友娓娓的叙事和抒情,抒发了他对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也表达了对黄州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这一句不过是苏轼的托辞。对于苏轼来说,这次从遥远的黄州调到汝州,虽然离京城近了,但是他犯官的身份并没有变,仍是担任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他的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变。所以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任汝州时,心情是极为矛盾复杂。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摆脱红尘枷锁后的悠然吟唱,那么此时的苏轼,只能慨叹自己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一个“苦”字,流露了苏轼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悲叹之情,以及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人生苦短,可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不断贬谪迁徙中蹉跎了;人生无再少,宦海沉浮,尝尽人生百味后,还当珍惜眼前的时光呀。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3)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一个“坐”字表明光阴的虚度。可是在黄州五年,他虚度光阴了吗?没有,他没有虚度光阴。尽管朝廷里的群小们排挤他,尽管他的大宋帝国不信任他,但是在黄州这五年的孤寂生活中,他对《论语》和《周易》进行了注解,实现了人生不朽的价值。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一句则体现了词人与黄州父老之间纯朴的情谊,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此句让人想起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年陆游是抗金的主战派,所以在朝堂之上屡遭排挤打击,晚年的他隐居在山阴的山西村。那里人们的淳朴友情给失意的诗人带来温暖。同样,苏轼被贬谪黄州后,是那里的山野乡亲,陪他度过了悲苦失意时光。在几年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4)

面对乡亲们的热情挽留,苏轼能说些什么呢?他只能感慨:“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他告诉乡亲们,人生如梭,自己也想留在黄州,可是自己是朝廷的命官,而且还是一名戴罪的犯官,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奉旨执行。

为了劝慰真挚纯朴的乡亲们,他转而用旷达的心态面对前途。他说:“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他用这番话劝慰乡亲们,自己去汝州可以生活得很闲适,秋天到时,可以闲看洛水清波的美景。

劝慰过友人后,难道没有什么要嘱托的话吗?有。苏轼说:“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他请黄州的父老们,帮自己照看好门前的细柳,这些细柳见证了他和黄州朋友们的深厚友情。“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

苏轼的这些临行交代,越是琐碎越能表现出他对黄州的感情。“渔蓑”在诗词中往往指隐逸江湖,过一种平静自由的生活。陆游在《鹊桥仙》里说:“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表达的就是归隐之情。苏轼在这里虽然没有说自己留恋黄州,舍不得离开,实际上归隐之意已充溢于字里行间。

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5)

苏东坡一生南迁北徙、颠沛流离,虽说他笑看万里风光,但对多情的苏东坡而言,离愁别绪总让他萦绕心怀。可是苏东坡就是苏东坡,即便是再艰苦的岁月,他也能活得有滋有味;再浓的离愁别绪,他也能哀而不伤。他内心的修为旷达,让他对未知的前路永远充满遐想,永远处之泰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